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心城区小学爆棚 江城流动花朵今年入学有点难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8-14 08:06 来源:
【字体:
(楚天金报)“我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儿子今年12岁,想把他接到武汉来读五年级,结果跑了租住地附近的3所小学,不是‘生源已满’,就是说没名额了。”前日,汉口的肖先生焦急地向本报求助:马上就要开学了,但儿子到现在还没有报上名。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流动花朵”今年入学难有诸多因素,目前各方正在努力破解难题。
  家长疑惑
  到武汉读小学为何这难
    肖先生反映说,他的户口在江西,但已在武汉打工多年,目前租住在江汉区唐家墩附近。由于远在家乡的父母年近七旬,带孙子有些费劲,他也担心老人溺爱小孩,又听说“到武汉读小学不收借读费”,加上希望孩子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因此打算让儿子到武汉来读小学。“从6月份起,我就带着儿子跑了附近的蔡家田小学、三眼桥小学、唐家墩小学,学校给出的解释要么说‘招满了’,要么说不在对口服务区内。”肖先生有些不解,他办了居住证、务工证明等证件,“为何儿子还是上不了武汉的小学?”
    在打听上学的过程中,肖先生听有的家长说,取消借读费可能是造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一个原因。学校不再收借读费,招收“流动花朵”变得无利可图,于是纷纷减少招生计划。肖先生对此更是表示疑问:“真的是这样吗?”
   记者追访
  少数学校不愿接纳务工人员子女
    记者调查发现,少数学校对“流动花朵”的确存在主观上不想收的心理。“‘流动花朵’父母多数都忙于生计,没时间管孩子。学校一旦接收了这些学生,老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武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此前学校收取的借读费虽然直接上交财政,但会按比例返还给学校。“没有了借读费,学校对外来工子女就抱着可收可不收的态度。收了没有什么好处,不收的话,老师上课也轻松。”
    “流动花朵”就学难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其自身流动性较大,不少学校难以实际掌握情况,安排相应招生计划。汉口一小学校长说,该校今年计划招4个班,共180人。结果,从6月份报名开始,有近300人来报名。学校真希望把他们都收进来,但教室已经挤得不能再挤了,只好硬下心肠拒绝了一些“流动花朵”。因此,一所小学校长建议,“如果公安部门与所辖社区形成户口登记联动,就可省去不必要的烦恼。”
    此外,武汉个别公办中小学在接收“流动花朵”入学时,存在着一些“以考定人”,或“以钱定人”等不正常现象。因此,一些校长呼吁对“流动花朵”入学予以规范。
  行业应对
  多数小学爆棚 各区正想办法扩招
    据记者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也有其客观原因,“近三年,全市小学新生入学人数一直在增长。”武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说,比如2010年全市有6.6万名小学新生入学,去年,继续攀升至7.44万人。今年,这一数字再升至7.47万人。“这些新生刚好是6年前扎堆出生的‘金猪宝宝’,形成了生源高峰,使得今年中心城区多数小学的‘片区内生源’出现爆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来武汉就读的“流动花朵”超过14万人,并且还在呈增长的趋势。
    根据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规定,各公办小学、初中在容量许可的条件下,要无条件接收学区内有居住证明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武汉市教育局人士告诉记者,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目前各区教育局已经在积极想办法扩招。
    近年来,武汉市简化了“流动花朵”的入学手续,截至目前,全市公办中小学接纳“流动花朵”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30%迅速提高到90%以上。“不仅要把这些学生收进来,更要留得住、教得好。”武汉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武汉市为“流动花朵”建立了统一学籍,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