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万亩农田遭旱灾 我市启动抗旱三级应急响应
已受灾的121.4万亩农田中,成灾54.46万亩,绝收6.89万亩。截至昨日,全市已抗旱面积达94.3万亩,抗旱覆盖面达75%以上。对于局部未覆盖的抗旱死角,市、区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调度水源、架设临时泵机等措施,全力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
市防办已加派抗旱技术组分赴新洲、蔡甸抗旱一线指导水源调度工作,完善调水方案,优化抗旱措施。
此外,市民政部门派遣工作组深入受旱地区了解灾情现状,重点掌握灾区群众在饮水、口粮等基本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及农作物减产绝收情况,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必需,重点做好农村困难家庭的生活救助工作。
昨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最新数据显示,全省17个市州、林区的98个县市区,受旱农田2403.5万亩,有189.9万人、48.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受旱农田约占全省农田总量四成。
市农业局专家提醒,眼下正是水稻含苞灌浆的关键时期,即使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本身也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我市农作物受灾情况可能会在后期更加凸显。
全市至少5万亩茶园受旱 茶叶价格暂不会有大波动
作为我市茶叶的三大主产区,新洲、黄陂、江夏目前都受到干旱威胁。昨日,市林业局专家保守估算,我市10万亩茶园中,至少有5万亩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且茶龄越小,受灾情况越严重。
王家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杨飞介绍,部分地区受灾最重的并非水稻,而是旱地作物,如芝麻、花生、棉花、茶叶等。眼下正是夏秋茶上市的季节,但连日高温无雨,日照强,茶园蒸腾量大,茶叶损伤严重,严重影响产量。
市林业局林业专家陈敏介绍,目前旱情不仅影响了我市夏秋茶的产量,更威胁到我市10万亩茶园的安全越夏。保守估计,至少有一半约5万亩茶园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茶龄在5年以内的茶树,因其茶篷初成,保水能力弱,更易遭受旱情。目前,除采取喷灌、滴灌、稻草覆盖技术等抗旱、保水措施外,还将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大提水灌溉等措施。
夏秋茶减产,会否带来我市茶市波动?陈敏表示,我市夏秋茶仅占全市茶叶市场份额的20%—30%,茶市价格暂不会有大的波动。
村民为保庄稼 8天抽干自家鱼塘 近600亩稻田损失约10万元
昨日,黄陂王家河街高顶村,随着村民们一镐镐地将夏家寺水库东干渠五支渠疏通,18公里外夏家寺水库的水流进五支渠及沿线毛渠,王家河街5.8万亩受旱农田旱情得到缓解。
火庙至塔耳公路路段,40岁的章华村村民曾三刚正在田间抽水灌溉。他共有660亩地,种有早、中、晚稻及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受旱面积近300亩。由于这些田地所在的4个自然村多处丘陵地带,取水不易。为了保庄稼,他把自己承包的40亩鱼塘都抽干了。
经过5台泵机抽水8天,目前曾三刚已抢灌240亩稻田。但是,由于旱情发展快且调水受限,他估算,今年自己种的近600亩稻米可能减产三成左右,至少损失10万元。
章华村支书郑建义称,目前全村共有650亩田地受旱,包括450亩水稻及200余亩棉花、花生、红薯、芝麻等旱地作物,涉及180余户村民,抗旱主要依靠周边塘堰及附近的长堰河取水。
黄陂区水务局副局长邱显明介绍,近日旱情发展迅速,眼下全区水库日灌溉水量达244万方。不过,全区90座大中小型水库前期蓄水情况良好,目前可调用的水还有2亿方,在不降雨的情况下,再撑半个月应该问题不大。他们将进一步强化水源调度,着力解决重旱地区及抗旱死角的灌溉用水问题。
责编:江尚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