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花山大道为小动物留迁徙通道 倾力保护一路好山水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8-26 05:51 来源:
【字体:

  花山大道最大限度保护了沿线景观,并在九峰一路至宝盖山隧道段设置了绿道 通讯员刘志云 摄

(长江日报 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张婷 刘志云)昨日,花山大道(东湖高新区段)正式通车,我市东部地区再添一条贯穿南北的快速通道。今后,您驱车从光谷经花山大道到武汉新港仅需15分钟。花山新城与光谷中心区、左岭地区、化工新城的交通联系也因此升级。

  大道由东湖高新区和省联合发展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光谷建设和花山生态新城投资公司共同承建。

  一条名中带“花”的大道修筑背后,1000多名“筑城者”历时三年,修路不忘守护如花般的自然生态令人印象深刻。昨日,本报“筑城者”专栏记者驾车体验花山大道,一路遍览“四桥两隧”:跨老武黄公路(316国道)立交桥、花山渠跨线桥、花山立交主线桥、武鄂高速跨线桥以及宝盖山隧道和长山隧道,为您一探究竟。

  为保树木否决 “表面”注浆

  从高新大道左转进入花山大道,一条绿色长廊出现在眼前。远处山峦清幽。

  历时3年的工程,一度让偏僻的城区边界热闹非凡。2010年10月,作为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花山大道建设负责人,46岁的孟祥彬第一次来到这里。良好的自然环境深深吸引了他,满眼望去一片碧绿,耳边是清脆的鸟鸣,身边是活泼可爱的野兔、野山鸡,有时傍晚散步,还可以看到草地里漫步的野猪。

  孟祥彬暗暗发誓:施工过程中,不破坏这里的一山一水。

  隧道施工时,由于山体岩质过于松软,项目部计划从山体表面注射“强体针”,强固山体。这一方案很快被否决。“一旦表层注射水泥浆,树没法长!”孟祥彬请来高校专家和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决定采取内部注浆,即从隧道顶部向山体注入泥浆,虽然工艺更加复杂,但保护了山体表层没有被破坏。

  光谷建设第八项目部负责人李毅介绍,由于需要穿越宝盖山和长山,同时跨越老武黄公路立交桥,高新大道至武九铁路,是整个工程难度最大的一段,由中核中原建设以BT形式投资建设。

  如今,宽敞大气的山体隧道已经建成,山体植被得到了最好的保护。

  排水沟盖上耐水植物

  行走在笔直阔达的花山大道上,孟祥彬脚步缓慢,指着人行道附近的绿化带问:“猜,那是什么?”

  “不就是绿化带么”。记者的回答,让孟祥彬呵呵一笑:“是条生态排水沟”。

  生态排水沟,正是花山大道生态道路的得意之处。不同于传统排水沟的明沟和暗沟,这个生态排水沟有植被覆盖,既隐蔽又美观。种植的耐水植物可以过滤重金属、路面污垢和油渍。

  这是项目部每天反复查找书籍、资料,分析相关案例,并组织科技人员认证数月才最终决定的方案。肉眼看上去,除了表面的植被,这些排水沟和普遍排水沟无异。但事实上,里面设置了三层过滤网,分别为石头、砂和土工布。

  “不仅能净化雨水,排渍功能也不错”。今年7月的一场暴雨,整条花山大道无一处积水。

  此外,路面采用新型沥青,添加弹性颗粒,如同运动员奔跑在弹性十足的橡胶跑道上,不仅提高驾驶舒适性、减少摩擦噪音,而且让车辆轻便通过,节省油耗。

  小动物有过马路专用通道

  花山大道要穿越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段。

  为防噪声,花山大道创新借助道路两边的坡地,种上植物,吸纳噪音,打造成武汉市第一条具备“绿色吸音墙”的道路。

  作为生态景观大道,花山大道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了一条景观游憩线路。绿化上则充分尊重沿途地形、地貌,将两侧的山野林地、田园乡村、湿地湖泊镶嵌在道路景观中。针对存在高架桥路段的特点,道路还专门设计了高架桥悬挂植物及攀爬植物。“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无法种植”,孟祥彬说,等到秋天,所有绿植到位,开车再经过这里,真是一种享受,“路在草中延,车在山间行,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飞”。

  更为奇特的,是花山大道路基下方,还有两处专门的动物通道。“这里动物很多,道路的建设破坏了他们原始的生活环境,有时它们需要从一个区域转移的另一个区域,所以给他们过马路留出了空间”,孟祥彬说,小动物过马路的通道大约1.5米宽、2米高。

  自创逃生通道 给工人定心丸

  寻找最可爱的筑城者>>>

  记者黄师师 通讯员刘志云

  花山大道最大的施工难点,在宝盖山隧道和长山隧道。两个隧道均为双向6车道,单洞总长2033米,共计4个洞体,在国内公路工程隧道施工中十分罕见,也是我市目前跨度最大的山体隧道。为了保证宝盖山隧道和长山隧道的施工安全,项目监理员杨昌森自创了一条逃生通道,尽管没派上用场,却也高兴“这钱没白花”。

  杨昌森说,两个隧道要穿越的分别为宝盖山和长山。经鉴定,工程岩体风化严重,多为Ⅳ、Ⅴ、Ⅵ级围岩,自稳能力差。“一般来说,VII围岩条件最差”,杨昌森打了个比方称,自稳能力差的山体就好比一盘散沙,挖小洞可以,挖大洞就是垮塌。

  网络、报章上频繁报道的安全生产事故,让杨昌森心惊。能否在隧道中建一条逃生通道?杨昌森反复思考。最先想到的就是钢筋。钢筋坚硬无比,用钢筋筑起一道防护屏障保障工人安全,再好不过,可工艺复杂造价高。再来是钢管,直径1米多的钢管外强中空,最适宜逃生。杨昌森马上将这一想法报告项目部,得到批准。

  后来,由于初期防护得当,隐患处置及时,逃生通道并没有派上用场,尽管如此,依然受到工人欢迎,“就像吃了颗定心丸,干起活来更有安全感了”。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