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江豚,志愿者一喊就现身
武汉晨报讯(记者贾蓓 通讯员刘斌)昨天上午10时许,晨报5名幸运读者与鄂州当地保护江豚的志愿者一起,来到鄂州江豚湾。当志愿者带头呼唤几只江豚的名字后,江面上神奇地出现了一个个小黑点。记者肉眼分辨,至少有3只江豚露出江面与志愿者打招呼,甚至有一只江豚游到了距离岸边不到十米的地方与志愿者互动。
7月10日,武汉极地海洋世界引进了3只小江豚,晨报独家发起《悬赏千元为小江豚征名》活动,最终,3只小江豚定名“佳佳、海海、阳阳”。昨天前往鄂州江豚湾寻访野生江豚的5名幸运读者,是从三百余位征名活动参与者中选出的。
记者见证:
志愿者唤出江豚一家昨天上午8时许,晨报记者与极地海洋世界工作人员、晨报幸运读者等一行十余人,出发前往鄂州江豚湾。
“江豚湾”,其实是民间江豚保护者给起的名字,位于鄂州市燕矶镇龙王矶,巴河由此汇入长江,在下游不远处冲击成一个大沙洲,是长江留存不多的江豚活动水域之一。
10时许到达目的地时,当地保护江豚的“微笑爱心”志愿者团队几名负责人已经等候多时。微笑爱心志愿者团队发起人——刘壮志告诉大家,常年生活在江豚湾的江豚是一家四口,志愿者们给他们起了很好听的名字:爸爸叫龙龙,妈妈叫王后,哥哥叫吉吉,妹妹叫笑笑。
“来,我们一起喊他们的名字,看看他们在不在。”刘壮志说。
“龙龙、王后、吉吉、笑笑。”20多人一起多次呼唤,声音远远地传了出去。刘壮志最先发现江豚的踪迹,指着江面说:“看到没,在那里!你们今天运气不错呢。”
大家一边围着刘壮志询问具体位置,一边注意观察江面。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江豚的踪迹。晨报摄影记者非常着急,他虽然看到了江豚,但几次都错失良机,没用镜头捕捉到。
江豚仿佛感应到了他的心情,突然,在记者正前方的水面,仅几米远的地方,清晰划过一道黑色的弧线。记者第一时间举起了相机,将它的身影定格在镜头中。
此时,远处传来船只的轰鸣声。刘壮志的眉头皱了起来,“这种船对江豚的伤害太大了,但我们却对此无能为力”。
志愿行动:
每个周末都来看江豚“刘壮志对江豚湾已经十分熟悉了,他清楚地记得,2007年的3月10日,他在这里第一次看到江豚一家,从此与这里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还只有3只江豚,两只大的,一只小的,因为这里叫龙王矶,因此给它们起名叫龙龙、王后、吉吉。”刘壮志说:“去年10月,我们发现江豚一家又多了一位新成员,于是给它取名笑笑。江豚有个特点,刚出生的江豚要趴在妈妈背上,被妈妈顶着浮出水面才能换气。笑笑在王后背上呼吸的样子,可爱极了。”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保护江豚,刘壮志在自己创立的“鄂州时空网”上建了一个江豚保护的专区,2007年以来,先后有1000多人参与进来,常年坚持保护江豚行动的,也有数十人。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志愿者来这里呼唤江豚,义务清理江边的垃圾,劝阻渔船在此捕鱼,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保护江豚的生存环境。
专家分析:
与江豚互动十分罕见昨天从江豚湾回汉,记者致电73岁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刘仁俊,向他描述了江豚湾的江豚与志愿者互动的情形,刘仁俊表示,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一般来说,只有经过训练的江豚才会与人互动”。
刘仁俊介绍,虽然江豚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一只成年江豚的智商可以达到人类3岁小孩的水平,但是人类真正要与江豚互动,必须建立一种信号。比如说,一边喂食一边呼唤它,时间长了,江豚就会知道,听到这个声音,就有吃的,就会出现。但江豚湾的志愿者并没有给江豚喂过食,会出现互动的情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惟一的解释就是运气——江豚刚好在那个时间段会在那段江面出现。
刘仁俊说,目前江豚的生存环境已经非常恶劣,要想保护江豚,不让它们重蹈白鳍豚的覆辙,只能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几个像石首那样的江豚保护区,让野生江豚有一片可以生存的区域;第二,建立几个人工饲养繁殖基地,让这个物种得以延续。“目前长江全流域江豚的数量只有不到1000只,比大熊猫还稀少,再不保护,很可能过几年,江豚就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刘仁俊说。
责编:王刚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