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改造102个“三无”水箱
(长江日报 记者李炜 通讯员祝丽芳 王奇)江岸区老旧社区居民用水难的日子正在远去。昨日获悉,该区通过居民自筹15%、政府出资85%,共投入资金286万元,改造老旧社区的102个“三无”水箱,可使2662户居民喝上干净水。
江岸区现有各类居民生活水箱4300多个。它们分为三类:一是有责任主体单位的水箱,相关部门督促责任主体单位负责维护;二是水务部门直接代管的水箱;三是无住宅维修金、无责任主体、无业主委员会的“三无”水箱。
据统计,该区老旧社区共有102个“三无”水箱,因年久失修,居民深受水压不足、水质不清、地漏严重等困扰。
劳动街湖边坊社区137号楼一楼的尹先生说:“以前,早上一开水龙头,水的颜色泛黄,不加茶叶完全喝不进口。”
永清街吉林社区书记代明霞说:“水箱改造前,社区居委会三天两头就被居民‘打围’,反映家里没水不能做饭,晚上也洗不了澡。”
据介绍,我市供水管网的常压水可以供到正常房屋的3层楼附近,而四五层以上的楼房均需增压泵房进行二次增压。每到夏天,三镇老旧社区的二次供水问题都呈爆发状态,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但因许多老旧社区的水箱无责任主体单位,管理部门也很头疼。
今年初,改造老旧社区“三无”水箱被列入江岸区人大1号议案和区政府十大民生指标,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二次供水难题。
今年7月进入施工阶段以来,该区第一批12个社区的55个二次供水系统主体工程已顺利完工。第二批14个社区的47个二次供水系统工程已启动,预计下月底完工。
按照政府补贴85%、居民自筹15%的比例,2662户居民筹集资金42.9万元,每户根据楼层高低只需拿出60元至300多元不等。
“只花了263元钱,家里再也不会停水了。”家住湖边坊社区137号楼7楼的72岁崔爹爹昨日说,“以前都是半夜才来水,而且水是浑的,口感蛮差。现在好了,我们喝上了干净水。”
以前无法用燃气热水器 只能在脚盆里洗澡
居民述说>>>
“洗澡洗到一半,突然没水了!”昨日,家住湖边坊社区8号楼8楼1号的72岁老人朱兴亚说,“没有更换新水箱之前,我们家饱受停水困扰。”为此,老人在家里备了两个水桶,经常深夜12时起来接水,“因为那个时候楼下的不用水了,水勉强能够上来”。
因为经常停水,朱兴亚不知投诉了多少次,“向社区求助,向水务部门反映,但一直解决不了”。今年7月中旬,该楼二次供水系统率先更新,这让朱兴亚和老伴激动不已,“再也不用熬夜起来接水了”。
更换新水箱,朱兴亚掏了263元。老人说:“掏得再多些也愿意啊!以前,有钱也买不到水。现在,只用花点小钱,烦恼全没有了!”
住在朱兴亚楼上、9楼1号的吉先生说起过去的用水问题连连摇头:“说不得的苦啊。没有换水箱之前,我们家的水龙头几乎都是干的。”每天,妻子交给吉先生的最大任务就是接水。他在家中放了一口大水缸,两天就要跑到一楼去提一次水。
虽然家里安装了燃气热水器,但因为水压不够,吉先生一家从未使用过。每次洗澡,家人都是先在煤气灶上烧好热水,再兑冷水。“说起来都觉得丢人,都21世纪了,我们家只能在脚盆里洗澡”。(记者李炜 通讯员祝丽芳 王奇)
居民自筹15% 便于后期维护新水箱
房管部门解释>>>
对于当前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二次供水难题,江岸区采取“政府出大头、居民出小头”的方式,率先实现了破题。受访的居民都拍手叫好。
事实上,长期遭遇二次供水困扰的居民,以低收入困难群众居多。让他们自掏60元至300多元不等,是否愿意接受?据了解,江岸区在启动“三无”水箱改造前,区房管局联合街道、社区向符合申报条件的居民发放了2000多份《告居民书》,社区群干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意见。赢得居民支持配合后,施工方才展开。
住在湖边坊社区137号楼一楼的尹先生说,其实住在一楼并没有停水问题,但换水箱是政府为百姓做好事,“以后吃的水更干净,而且只花了80元钱,我家没有道理不支持”。
江岸区房管局局长黄杰说,居民自筹15%,便于后期管理。按《物权法》规定,居住房屋的基础设施产权属于居民。供水系统改造后,要移交给居民们,作为基础设施的资产。“老百姓在能力范围内出一点,又成了自己的资产,后期维护新水箱会更主动”。
黄杰称,为做好后期维护,102处实施改造的“三无”水箱所涉及住户成立了业主自治组织。“有自己的投入,是自己的资产,大家积极参与业主自治组织工作,主动爱惜与维护新水箱”。
(责编:王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