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都”2019年瞄准万亿产值 四成产值出非车领域
(长江日报记者 蔡木子) 独立成市、产城联动,武汉将在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实践新型城镇化。22日,市长唐良智主持召开大车都板块空间发展规划专题会。按照现阶段规划,到2019年,“大车都”将发展成为150万人口、万亿工业产值的产城融合新城。
为避低效竞争、重复建设,改变工业区“只见项目不见新城”的传统发展模式,打造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经济体”,我市开展了四大板块的产城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工业倍增计划”,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板块将支撑起我市3万亿工业总产值目标。
大车都板块主要涉及武汉开发区、蔡甸区、汉南区、汉阳区黄金口、江夏区金口镇及洪山区青菱街等6个行政区,总面积逾600平方公里。至2012年,该区域总人口约66.8万人,工业总产值约3000亿元,乘用车年产能90万辆。按照规划,到2019年,大车都板块将形成以“大规模、全链条”汽车产业为核心驱动,产业兴盛、新城繁荣、配套完善、生态友好的新城,可容纳人口150万,实现汽车整车产能300万辆,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成为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汽车制造、商贸、研发及总部基地。
未来的“大车都”将在沌口、蔡甸现有城关镇至知音新城、汉南纱帽三大区域形成中心。沌口为大车都板块的主中心,将沿318国道城市发展主轴,重点发展汽车总部基地、商贸物流、创意产业等生产性服务项目,同步推进奥体中心、星级酒店、医疗福利、商业街等公共服务项目。大车都板块还将严控基本生态控制线,建设后官湖生态绿楔、东荆河生态廊道,改善市政设施建设,引入资源节约型的能源和交通方案。
“6个新城区要确定各自的中心,中心就是心脏,围绕心脏发展才能避免‘摊大饼’。”唐良智强调,四大工业板块规划是深化“1+6”城市圈、落实独立成市概念的重要抓手。大车都板块以汽车为主导产业,但也并不等于没有别的产业,3D打印机、飞行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随之而来的服务业,都是该板块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在产业空间方面继续深化规划内容。
市领导朱毅、邵为民、张光清,武汉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忠,市政府秘书长郭胜伟与会。
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四大工业板块产城规划,是我市首次旗帜鲜明地以产城融合为目标,为我市2019年实现3万亿工业总产值给出实现路径图。
避免招商引资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四大工业板块规划将初步划定我市各产业发展区域;突破既有行政区划,以龙头区域带动更大区域发展,四大工业板块也将促成我市6大新城区协同发展。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