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第30届金秋菊展首日5万人逛主会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10-27 05:38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记者 杨升 王亚欣 通讯员 赵旋 唐闻)昨日下午3时,钟子期、俞伯牙、屈原、崔颢、李白等五位历史文化名人“穿越”千年,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节奏,重回武汉品菊吟诗——一出别具一格的舞台剧中,第30届金秋菊展在武昌首义广场拉开序幕。

  台下,90后的小伙子肖尹一家坐在前排显眼位子。约半个月前的重阳节,在今年金秋菊展为市民拍摄全家福的公益活动中,他在解放公园兴奋地抱起88岁外婆的照片登上了长江日报的头版。昨日,他们一家受邀来到开幕现场,并“意外”地登台和与会领导共同敲破冰雕,里面的数字“30”晶莹剔透,寓意进入“三十而立”的武汉金秋菊展正式启动。

  “持续30年举办金秋菊花展,印证着城市精神之中对美的执着追求,对菊花所承载的温馨、孝道、气节等品质的向往。”活动主办方——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主题“千年人文永续,城市诗意传承”的穿越舞台剧,则表达了这一精神的历史脉络。

  据统计,昨日共计5万人拥进主会场首义广场赏菊。

  除主会场外,江岸区解放公园、江汉区西北湖广场、汉阳区琴台广场等遍布三镇的8个分会场菊展同时举行,192个单位参展。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晓丽、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菊花研究会理事长张树林,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市领导李述永、胡绪鹍、吴勇等与市民一起赏菊。

  参与项目多游客成主角

  现场》

  见习记者杨升通讯员唐闻赵旋陈立云张文华

  昨日,首义广场南广场人山人海,31处菊花扎景亮点纷呈。广场正中央,游客意外发现一座青砖青瓦的仿唐朝的农家小院,走进房内,顿时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菊花盛开时,同学聚会日

  在黄冈菊展区,安静的“苏轼”文而不弱的气场,吸引了学生,特别是女性游客的仰慕,他们摆着各种有趣的pose,与文豪“互动”合影。五位女士将平日里最漂亮的服饰和饰品穿戴在身上,在花海里尽情拍照。

  据介绍,他们都是武汉1966年毕业的“老三届”,时光流逝,同学们都陆续退休,他们约定每年在菊花盛开时,再次相聚联络友谊。

  男朋友陪花中仙子奏古乐

  随着一曲《春江花月夜》的古筝声,记者挤进人群,只见在翘首蓝天的两只黄鹤下,花丛里有一位身穿绿纱裙,梳着发髻的美女,颇有兴致地拨弄琴弦,曲调优美抒情。

  一位男生目不转睛地深情遥望着琴女,“此景此情感觉怎么样?”面对记者的询问,他羞涩答道:“她是我女朋友!”女孩从中午11时开始,就端坐在菊花的海洋里,一共为游客演奏了三十首古乐。“演奏时,有很多男生都抢着和她拍照,我都习以为常了!”男生假装淡定地说。

  城市圈展区挤满互动游客

  采访发现,天门市、黄冈市、孝感市、鄂州市、武汉蔡甸区、东湖风景区等菊展区,因展区铺着小径,拉近了游客与菊花的距离,亲民菊展备受追捧。

  在蔡甸区“莲花水乡、知音故里”菊展区,已经排着四米的长队等待进去拍照。微型的知音湖畔,茅草屋上挂满新鲜玉米、辣椒,游客争相在茅屋前拍照留念。

  咸宁菊展以画轴形式徐徐展开,“画轴”前方摆放着一张实体的书台,书法家现场表演,呈现一动一静、亦真亦幻的景观。很多家长抱着襁褓的宝宝,握着毛笔,感受中国文化。只是画轴目前还只是“绿纸”一张,据透露,这张富有生命的画轴中的红菊未开,数日之后,红花盛开,一副山水画卷更显。

  菊展30年:

  从城市秀场回归市民情趣

  解读》

  记者王亚欣通讯员唐闻赵旋陈长丽

  清新的花瓣、合家欢乐的笑容、想象力丰富的菊展扎景……这些元素构成的秋景,对于很多武汉人来说非常熟悉。菊展在江城走过30年,有变化,也有没变的。

  城市记忆

  谁家都有菊花合影照

  小河上数片绿叶映衬着一朵草编荷花,4只野鸭“嘎嘎”悠闲玩耍,菊花扎景出一幅安乐的农家景象。4岁小朋友张雨婷开心地追逐野鸭,母亲在一旁捕捉到了一张女儿开心的笑容。在昨日菊展首义展区,这是众多合家欢场景中的一幕。雨婷的妈妈说,“小时候也是被妈妈抱到滨江公园看菊展,过去二十多年了,那张照片一直珍藏着。”

  同雨婷一家有着相似经历的不在少数。带着家人看菊展的国企员工张路称,“大家都喜欢菊花,几乎每个人家里都珍藏着菊展照片,那些照片不仅记载着花景,更记载着我们的家人,我们的青春。”

  菊展流变

  “主题”隐退,市民登场

  从第一届菊展就开始参与的解放公园高级工程师杨少武介绍,武汉历年有办菊展的传统,82年第一届菊展在中山公园举办,在当年就造成了轰动。

  杨少武称,“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市民的文化活动不多,各个单位都很看重菊展,只举办了几年就觉得位置不够了,陆续将展区搬到了各区街头,解放公园、硚口公园、滨江公园、首义广场、汉阳琴台等地都是重要展区。”

  社会办展的高峰期在2000年左右到来。2003年,洪山广场摆出220万盆花,吸引了60万市民参观,菊花扎景更是气势盛大。

  中山公园花卉技师辛高炉回忆,当时仅在硚口公园,就有30多家企业搭台比拼,抢着要做有利的方位,常常蜿蜒几公里都是形态各异的菊花扎景。

  杨少武称,过去花展会定一个比较宏大的政治主题,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奥运来了、2009年辉煌六十年,各单位扎景的元素很容易雷同。直到2006年园林部门组织去参观上海国际立体花坛大赛,发现国内外扎景作品很少涉及宏大的政治主题,更多空间用于展示市民生活。这两年,街头菊展内容更加丰富,主题也回归到都市、趣味、平实的市民生活。

  文化品牌

  菊花高洁,是城市盛会

  去年开始,菊展主会场设在首义广场,这里规模不小,但主题更亲民。

  除了展区布置上,市园林局联合武汉植物园在两年间给社区居民们送去了5万盆菊花。家住积玉桥的69岁老人曾昭明,已连续两年参加菊展中的斗菊大赛,把菊花当作孩子一样培育,是他退休后的最大乐趣。

  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称,菊花历来被视为高风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这也是武汉市民长期喜爱菊花的原因。武汉菊展还将继续办下去,作为城市的品牌,也是城市的盛会。

  菊艺大师教你赏菊

  看扎景手法

  赏菊花精神

  链接》

  昨日,记者联系解放公园花卉技师李建祥、中山公园花卉技师辛高炉,向读者介绍赏菊秘诀。

  宏观上,扎景首要看整体布置如何,设计是否合理,色彩搭配是否丰富,图案是否新颖、美观大方等。具体到艺菊,可分为多头菊、悬崖菊、盆景菊、大立菊、塔菊等。造型是否精巧、植株生长是否旺盛,花开得是否整齐都显得很重要。不同艺菊类型所表现的特征各有侧重。如果要欣赏花形变异,可选择独本菊;欣赏盆栽技艺,可选择多头菊;要体现群栽的观赏效果,可选择大立菊或悬崖菊;欣赏造型艺术,可选择盆景菊和案头菊。

  “赏菊并不完全是观看外形,更多的是赏其内在。如果了解菊花知识和与菊花有关的诗词歌赋典故,观赏的效果就不会像走马观花后留下的印象那么简单。”李建祥称,赏花不但要观“形”还要赏“神”,形神兼顾了,观赏效果才会大不一样。

  观菊时需注意哪些事项?辛高炉认为早上赏菊比较好,经过一夜休息,花儿在晨光的普照下更有精气神,同时建议,有过敏性体质的市民不要近距离嗅花。

  (记者王亚欣)

 

责编:熊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