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专家学者与市民代表纵论2049:武汉“大”在包容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11-29 05:40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朱凯)

  赠武汉6个“高”

  伍新木作专题报告。本版摄影 记者陈亮

  武大教授、经济学家伍新木:

  赠武汉6个“高”

  伍新木昨天的发言,博得了会场多次掌声。他认为武汉规划2049是自信的体现,自信的城市,就是要向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学习,然后超越。任何城市的发展均是如此。

  伍新木说,2049规划要“六高”:高起点规划,高起点策划,高起点招商,高起点建设,高起点营运管理,收获高起点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其中策划尤其重要。

  他建议,武汉的大车都建设,可以纯电动车为突破口,创造武汉模式;光谷的创新,要靠以民营金融、网络金融、风投为突破口来驱动;临港经济区则应发展临空港、陆港、水港三港合一的大物流,跨越式发展电商和现代物流。

  武汉“大”在包容

  何祚欢作专题报告。

  知名艺术家何祚欢:

  武汉“大”在包容

  著名艺术家何祚欢昨天与参会者一起回顾大武汉的荣光。

  何祚欢从汉正街的繁荣盛景说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他说,武汉的大,从字面上理解,是体量上的大,同时也含有大气、包容的涵义。当中人的因素最关键。

  何祚欢首先提到的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说起了关于张重视人才、不拘一格的几桩典故。

  他认为,近代武汉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工业、码头、仓储、物流、中介、商业门店、成文不成文的规矩、商会和同业公会、金融等要素集聚,有序运行,这才成就了武汉的大。”

  吸引更多海外学子创业

  市民代表范犇专题报告。

  85后“海归”范犇:

  吸引更多海外学子创业

  范犇算是最典型的“学霸”——高中就读华师一附中获得化学奥赛金牌,保送北京大学元培班学习,北大毕业后拿到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美期间,取得了2项节能环保新材料方面的国际发明专利,还和几位同学一起成立公司创业。

  2年半前,范犇携妻回汉创业,入选东湖“3551人才计划”,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今年初又入选了国家第九批“千人计划”创业专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入选者。

  范犇认为,要把武汉建设成跟巴黎形似,是相对容易的。最难的是神似,也就是软环境的建设,这就需要吸引更多在海外生活学习工作过的人士能够回来建设武汉。

  留住武汉的书香气

  市民代表陈光华专题报告。

  “老武汉”陈光华:

  留住武汉的书香气

  48岁的陈光华,出生在汉正街江汉一桥的一个巷子里,曾是一名轧钢工人。

  他说,2049年时自己84岁。希望政府对老人有更多关怀,让武汉成为老人“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病有其医、寒有所暖”的暖情城市,“我希望带上老伴,乘坐绿色地铁,在东湖边垂钓,在武汉的山山水水中摄影,娱乐,安度晚年。”

  陈光华对武胜路新华书店也有着别样的感情。在发言中,他讲述了童年时在书店排队买书、交换邮票的幸福时光。

  展望2049年,也希望子孙后辈能留住当年的书香气,让文化的精神在城市处处生根,而不是遍地商业和坚硬的大楼。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