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小餐饮小作坊规范管理 从民生出发建长效机制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01-06 05:30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回应这种期盼,武汉连续两年将小餐饮规范管理纳入政府治庸问责十个突出问题。去年,小餐饮管理质量升级、管理规范的链条向食品小作坊环节延伸,城市要对市民的期盼交一份满意答卷。

    作为全国有名的美食之城,武汉市有着丰富多样的餐饮文化。我市现有小餐饮4万多户,小作坊1700多家,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规范困难;同时,武汉市民特有在外过早宵夜习惯,下楼就有餐饮店是市民的基本需求。

    如何在这样两难的情况下做好监管?

    2012年,小餐饮规范管理第一次列入“十个突出问题”。经过一年整治,全市无证小餐饮大幅减少,有证率已达九成以上;有证小餐饮信息公示率和分级管理率达99.7%,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90%。武汉小餐饮由乱到治。

    2013年,在基础管理完善的基础上,市食药监局给自己定下了“由治理到长效治理”的目标,以期建立长远监管体系。

    这是对业主自律意识的挑战,更是对管理者能力的考验。面对考验,市食药监局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长效,不是简单的一堵了之,而是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公众生活需求、小餐饮小作坊业主的生存需求、城市发展需求。

    2013年,食品安全监管从民生出发,在食品药品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以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小作坊提档升级、鼓励市民参与监管等多方式,建立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以期长治达到久安。

    长效管理之一

    小餐饮便民服务区:

    找到集中经营与市民需求的平衡点

    镜头一:

    汉阳七里一村小餐饮一条街,10多年来一直是“村姑”模样,浑身黑漆漆,满是油烟味儿。去年年初开始集中改造,8月份将油烟脸洗干净了,还穿上了整洁的外衣。

    “鸭子煲餐厅”老板何忠林在七里一村开餐馆十多年了。十年来,何忠林就在店门口随意搭个棚子,厨房里油烟也懒得弄干净,一层又一层的油污往上堆积,他不觉得脏,反而觉得油烟厚代表着“味道好”。

    由于小餐饮和居民区相隔不到10米,这边老板在炒菜,那边油烟就往居民家里蹿。靠小餐饮这边的住户家里,夏天都不敢开窗,居民天天投诉。

    随着矛盾越来越激化,汉阳区政府决定对这里进行彻底改造。

    改造就意味着投入。地砖、墙面都要重新规整,道路重新翻新,招牌统一制作,这条长约两三百米的餐饮街,至少得花费80万。

    “店里我能整,店外凭啥我要掏钱。”小餐饮业主不乐意。街道办果断决定筹措资金,确保改造顺利进行。

    改造后的效果,让小餐饮业主和居民们都吃了一惊。以前小餐饮店外乱搭乱盖的全部拆除了,招牌都是统一制作的。小餐饮街和居民区之间的道路也留出来了。

    在新店的厨房里,何忠林新换了不锈钢的抽油烟机和操作面板,地面和墙面也粉刷一新。

    “整改投入大约花了两三万,不过店里营业收入翻了一倍,值。”何忠林开心地说,“经济效益决定一切”,他服气了。

    成效:

    在学校周边、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由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规划建设小餐饮服务区,将小吃店、烧烤店、流动食品摊贩引入集中经营,既能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2013年10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副市长秦军一行来东西湖区常青花园调研小餐饮集中入室管理模式。

    常青花园小区用5个月时间,投入400多万元,以“便民服务区”的模式,建立了一个“常青花园美食广场”,将辖区内48家小餐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规范经营。

    滕佳材对美食广场小餐饮入室经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指出小餐饮“常青花园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小餐饮便民服务区39个,在建便民服务区16个。

    长效管理之二

    政府投资金升级小作坊:

    找到经营者生存需求与百姓食品安全平衡点

    镜头二:

    去年年初,东西湖区食安办接到举报,反映“张心元豆腐坊”生产坏境脏乱差,生产环境恶劣。

    监管人员立刻赶到张心元的豆腐作坊,检查发现举报属实,立即向他宣传相关政策,同时责令豆腐作坊停止生产并限期整改生产环境。

    “整改要花一笔钱,就这样对付着生产,能赚一点是一点。”张心元总是以没有资金为由拖延整改,还偷偷生产。最后,区食安办依法对他的小作坊进行了取缔。

    本想着偷偷挣点钱,结果不规范真的会被取缔!张心元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他向监管人员表示,决心改善生产环境。

    监管人员当场表示:“生产条件不达标坚决取缔,但积极要求整改也会大力扶持。”随后,工作人员帮助张心元设计生产流程及装修方案,小豆腐坊通过了卫生基本条件审查,取得了合法的生产手续。

    之后,监管人员对张心元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从索证索票、登记进销货台账,到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

    经过治理,张心元的生意越来越好了,一天可以生产出五百多斤豆腐,比以前增产约30%。因为提档升级,区食安办还对他奖励了2000元钱。

    成效:

    小餐饮、小作坊规范管理从根本讲就是对“人”的管理。我市小餐饮超过4万户,小作坊1700多家,除下岗职工和困难家庭外,70%以上为外来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条件较差。

    在小餐饮、小作坊整改工作中,各区政府和食品药监部门对积极配合、自身管理工作到位的小餐饮、小作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提档升级。

    去年,在小作坊整治方面,全市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200余万元,指导300余家小作坊完成自我升级改造,对32家特别困难的弱势群体小作坊,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直接给予资金帮扶。

    同时,小餐饮、小作坊从业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往往忽视健康体检工作,导致小餐饮单位健康证问题成为整治工作的一个难点。东西湖食药监局组成专项工作小组,深入12个街道,全面开展“送体检上门”活动。实行“现场采血体检、现场拍取照片、上门发放证件”的“一条龙”服务。

    长效管理之三

    发动消费者“用脚投票”:

    找到管理与市场选择的平衡点

    镜头三:

    光谷天地商场门口的公示牌上有个“大看点”,这里悬挂一张光谷天地餐饮食品安全动态等级A、B、C公示牌。

    昨日,从旁边一个大型超市出来的周女士,牵着儿子在门口选来选去,最后选择了门口“A”级的一家餐饮店。“我就住在对面小区,这里可以站在门口选餐馆。吃饭时在门外看得一目了然,很方便。”

    武汉市在小餐饮规范整治中实施食品安全监督公示制度,将在日常监管中餐饮企业按安全水平高低分为A、B、C三个等级,变成“笑脸”、“平脸”、“哭脸”的脸谱形式在小餐饮门点悬挂,让市民明明白白就餐,同时用自己的选择脚步来参与监管。目前全市有证小餐饮“脸谱”公示率达到99.05%。

    这就是小餐饮推行“脸谱公示”,市民“看脸吃饭、用脚投票”,用行动淘汰不良商家。

    成效: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健康。市食药监局积极跟市民沟通互动,推进市民科普工作,发动消费者用“脚投票”。

    去年全年,在武汉电视台都能看到市食药监局制作的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连续两年向市小学生免费赠送《健康一家亲》食品安全漫画书;制作1.4万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教学片》、《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教学片》,免费送到全市各餐饮单位业主手中;开展“食品安全大讲堂”、“食药健康社区行”、“食品安全开放日”等科普活动,共计30次。

    市食药监局还建立了电话、网络、信件及来访等四位一体的投诉举报体系,并把全市食品药品安全举报电话纳入市长专线“12345”。全年共受理举报投诉2383件,办结率、回复率均100%。

    市食药监局还制定《武汉市食品药品举报投诉管理规定》、在全国率先出台机构改革后的首个《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严重违法行为的最高奖励30万元。

责编:江尚骏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