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古田之变:百年老工业变革中重拾荣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02-24 05:39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 记者 康鹏)古田五路16号,这里曾经是武汉铜材厂,这家1958年由4个熔炼合作社合并而成的冶炼厂,曾是武汉唯一生产铜带材的企业,其生产的“铜止水板”,曾用于黄河小浪底工程。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9.3万平方米的厂房,一部分已被改造成工业博物馆,收藏着武汉人的“老工业”记忆,另一部分成为“新工厂”产业园,这里驻扎着全国最大的淘宝女装店——我的百家。门前锈蚀的老机器,见证这里的重工业史。

    古田四路47号,原先的武汉轻型汽车厂,如今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江城壹号”,门口一摞汽车叠在一起,建筑风格颇像北京的“798”。

    从清末算起,古田地区的工业史已有百年。如今,工业时代的粗犷,已被信息时代的时尚取代,或者融为一体。在新的产业转型之下,古田老工业区58家工业企业将搬走50家,服务业增加值将占GDP90%。

    腾笼换鸟,以电商、创意等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正迅速占领老工业腾出的空间。数据显示,古田地区目前已有新兴服务业龙头企业10家,骨干企业30家,成长型企业400家。

    应变

    国企改制换了身份

    古田的地名曾与工业时代的荣耀紧密相连。虽然也有像武汉无机盐这样从未被兼并收购、纯血统的“武”字头企业,但大部分当年红火一时的企业都烟消云散。

    武汉柴油机厂曾经生产出国内第一台手扶拖拉机,毛泽东亲自到厂区参观。这家上世纪80年代产值曾达近2000万元,职工1700多人的大企业,终究没逃过破产的命运。

    老计划员朱宏表示,“环境发生变化,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成本不能有效降低,是武柴破产的主要原因。”

    与武柴同命运的还有一大批国有企业,其破产原因与武柴大同小异:体制僵化、效益滑坡。

    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刷下变了“身份”,有的变成央企,有的则变成民企、外企。武汉线缆变成了央企子公司航天电工,武汉制药厂成为民营企业——中国远大集团的医药板块。1955年,由市第四、第六车辆修配厂等4个联营公社合并而成的武汉冷柜厂,与青岛海尔联营更名为武汉海尔电器。

    硚口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10年来,93家国有、集体工业企业中,89家已完成整体改制。

    裂变

    寻求扩张仅留总部

    寻求扩张,企业都在搬离古田。

    “这里工业用地仅有2.83平方公里,曾挤下300多家企业,无处扩张让企业束手束脚。”硚口区经信局副局长宋小涛说。远大医药的前身——武汉制药厂在古田占地仅300亩,这家企业近年扩张迅猛,“阳新一个工厂就1600亩,是老厂的5倍。”

    中心城区的环保标准也在要求工业企业搬走。

    宋小涛介绍,古田区原有99家化工企业,每年排放1500吨污染物,这些化工企业位于武汉最大的宗关水厂取水口上游,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将危及汉口地区200万人的饮水安全。“古田早已不是当年这些企业过来时候的荒郊野地了,这些化工厂已全部停产或搬走”。

    事实上,更多的企业把“身子”迁走,把“大脑”留下了。武药的老厂房已经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棵老樟树。而这家公司刚刚花了上千万元,在硚口一栋高级写字楼买下一整层,作为附加值最高的总部。

    双虎涂料和武汉有机,也即将搬迁到武汉化工新区,投资60多亿,成为继80万吨乙烯之后武汉最大的化工项目。“我们将在这里建一栋总部大楼。”双虎一位负责人指着老厂区说。

    善变

    重大变革从未落下

    古田企业颇有渊源,有的肇始于民国时期,有的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历经了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起伏变迁,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变革。

    双虎涂料最早由民族资本家林圣凯创立,“抗战时迁到重庆,战后迁回武汉,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再经社会主义改造变成国企,到国企上市,后来又由国企改制为民营,可以说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所有的重大变革,我们一样都没有落下。”双虎涂料总经理魏华说。上世纪90年代,双虎涂料在武汉企业中第一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远大医药最早是太行山一家八路军制药所,几经搬迁落户汉口,在这里一呆就是58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期,陷入国企普遍困境的武药一直在探索变革之路,在全武汉市第一个实现国企改制,转变职工身份,厂长带头,“一万多块钱买断处级干部身份”。

    之后又花50万聘请职业经理人,聘请独立董事,请专业公司核算资产为企业开“药方”,寻找战略投资者入股,一系列动作,“国企改革能想到的办法都做过了”,使企业从工资都发不出来的窘境,发展到如今年产值20亿元。

    回忆这20多年的历程,远大医药董事长谢国范觉得,如果不是执着改革、善于改变,“公司早就消亡了”。

    巧变

    现代管理激发活力

    绩效考核法,计划经济年代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在这片土地诞生。

    1981年,远大医药董事长谢国范还在老武药当车间书记,他和一个调度员一起“发明”了绩效考核法,“把每个人的工作量化,变成分数,每个人每月得分多少,占总奖金里多少份额,就拿多少钱”。

    这个小小的发明,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甚至引起市医药局的关注,全市推广。

    在与德国巴斯夫合作期间,双虎引入了整套带着“德式基因”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当时给工人准备了一个表格,上面一条条写着操作的步骤,每操作一步,就在纸上打个钩,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解决了工人操作全凭经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小表格要胜过老师傅啊!”双虎总经理魏华介绍。

    在双虎工作了30多年的老工人赵维民记得,1985年,双虎在武汉第一个成立了供销公司,“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很多企业还并不熟悉市场运作的方法。我们是第一个主动出去卖产品”。

    1985年,武汉柴油机厂请来了全国最早的“洋厂长”格里希,轰动一时。格里希的变革措施也很简单:给每个质检人员发一套红衣服,使质检人员在厂里拥有与厂长同等的质量否决权,立刻使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很快,格里希又提出了结构工资制,职工的工资随着工龄的延续、岗位的变迁、工作成果的变化而升降,每两个月浮动一次,原先散漫的职工,精神面貌立刻有了很大改变。

    谋变

    以退为进让路生态

    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今天的古田老企业,已在各大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直追昔日荣光。

    武汉二线生产的家用电线,是建材店必进的“家装四大件”。“顾客问起二线的电线,如果说没有,人家肯定转身就走。”一位建材店老板笑道。

    武汉有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苯甲酸、苯甲酸钠生产厂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在可口可乐里面,我们是可口可乐最大的供应商,他们有一条生产线就在我们厂里。”该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

    远大医药已在武药的基础上涅槃新生:由过去生产原料药,向生物制药转身。整线引进了意大利、美国、德国等国的滴眼液生产线,滴眼液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树挪死,人挪活,我们搬出去以后,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根仍然在古田。”远大医药董事长谢国范表示,2020年产值要做到70亿元。

    双虎涂料总经理魏华表示,如今做企业不比以前,生产的只管做出来,销售的只管卖出去。“市场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善于谋变,消费者要什么,我们才做什么。”魏华打算,在全国各销售点布局生产基地,把企业进一步做大。目前,双虎在国内涂料企业中,已名列前十。

    活下来、搬出去的企业,正重拾汉企荣光。

    而老工业身后留下的这片土地,也将经历“蝶变”,成为高端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之地。“搬迁后企业古田产业将重构,以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幅改善。”宋小涛介绍。去年,古田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前年的基础上下降25%,新增绿地面积52万平方米。

(责编:王海)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