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城市须正视用工荒 武汉的未来在于“留住人”
昨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专家成德宁对记者表示,劳动力缺口的背后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能否招到工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竞争力的综合问题,武汉必须正视。
岗缺人人缺岗
说明城市人才
吸纳能力欠缺
在武汉,节后“用工荒”已不是第一回,但今年和以前不太一样。这其中不仅仅是条件、待遇的问题,还隐含着一种复杂的变化。
在各大人力资源市场,多数招聘企业反映,用工荒今年来得更早、缺口更大。今年的工资普遍10%-20%上涨,但企业表示,现在想要找到合适的人很难,用工市场似乎存在一个断裂带,高不成低不就,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差了一大截。
成德宁认为,劳动力供求不吻合,发生的结构性摩擦造成了用工荒。武汉大部分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和低端服务业,而研发、物流、营销、管理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的用工荒并存。
武汉人社局不久前的调查报告印证了成德宁教授的看法,“9万岗缺人10万人缺岗。”一方面,一线普工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无技能或无经验的求职者就业困难。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工荒与就业难看似一个悖论,实则体现了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欠缺。
缓解用工荒
需改革教育
和职业培训体系
面对日趋严峻的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许多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产业升级。
武汉一家中型服饰公司的老板陈先生去年花费数十万元购进了10台全自动电脑织机,现在这十台机器请2人就可以应付,“此前每台机器要至少1人,还必须熟练工。”
成德宁说,用工荒在倒逼转变产业结构,但这种转变需要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优化相伴随,否则,产业转型无法顺利推进。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加快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改革,解决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状况。
“随着武汉城市经济的加速发展,求贤若渴的现象不光出现在制造业,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人才招不到、储备不足,是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