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成发: 携手挺进第四极要从共识走向行动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 李晓萌)“21世纪是城市群的世纪,城市群的发展有赖于中心城市带动。我们四市作为省会城市,责无旁贷,理当起到引领辐射作用。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成为区域发展引擎,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挺进第四极!”昨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二届会商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激情致辞,谋划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合作发展路线图,寄望长江中游城市群携手挺进“第四极”从共识走向行动。
长江流域可望成为我国第二条重要经济支撑带
去年2月,在我市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上,四市达成《武汉共识》,确立打造第四极目标,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进入城市间携手并进、共同实践的全面推进阶段。
昨日,阮成发系统回顾近一年来的建设发展进程,令人振奋: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市共同呼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年内有望出台。
社会各界正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中部。去年4月举行的亚洲博鳌论坛上,长江中游城市群集体亮相,成为国内外关注焦点。
去年8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蓝皮书》,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起,打造成为四大世界级城市群。
四市各部门在区域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统一市场体系、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扎实推进合作,实现发展共赢。去年,四市地区生产总值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望前景,阮成发信心满怀。“携手打造第四极,正迎来新的重大机遇。”他系统回顾了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正在组织起草《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
“长江流域作为国家开发的经济主轴和战略重心,可望成为继东部沿海经济带之外的我国第二条经济支撑带。”阮成发说,面对新任务和新历史重大机遇,四市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步调一致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验区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需要四个兄弟城市步调一致、共同行动。
阮成发寄望四个兄弟城市,在三大方面共同争取国家支持:
——力争国家早日出台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设立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支持布局立足中部、服务全国的生产、流通组织中心,确定四市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验区等。
——争取国家支持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四市间高铁、城际铁路建设,形成环形快速铁路网,构建2小时交通圈,加大对长江航道“畅中游”、江淮运河工程的建设力度,合力打造长江流域重要港口,使武汉成为长江中游枢纽港,长沙、合肥、南昌成为内河航运中心,形成长江中游港口群。
——共同争取在国家层面设立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领导协调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建立专门机构推动工作落实
推动共识走向行动,进而取得实效,关键靠落实。
阮成发提议,探索建立一套务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使合作从口头上、协议中变成实际举措。
他提出,可考虑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经验,在四市每年一度会商会的领导下,成立一个由各市分管市领导为成员的四市合作协调机构,定期谋划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会长由四市轮流担任,下设办公室或秘书处,作为常设机构,负责收集信息、具体联络协调、督促落实年度工作目标等。
政府搭台让市场要素流动无阻
阮成发指出,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最终受益方都在市场主体,尤其是企业和社会组织。推进一体化,政府最需要做的是激发市场活力。他希望四市共同搭建交融式合作的平台和载体,让彼此的市场主体加强互动融合,使彼此的人才、资金、信息等市场要素流动畅通无阻。
政府搭台,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合作交流的载体,阮成发有着一系列设想:发动企业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企业互访,联合举办经贸洽谈会、商品交易会等,组建区域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和区域发展促进基金,推动高新园区合作共建,探索“大通关”体制,开展社会保障关系互联互认和养老保险关系的正常转移接续等等。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