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百家小吃店争挂“陈记炸酱面馆”牌 正宗仅6家
北湖正街,老汉口民生甜食馆也挂“陈记”招牌
黄陂街陈记炸酱面馆建于1986年 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 记者魏娜) 一样的蓝底黄字,一样的豆角海带任吃,一样的红围裙……很多市民发现,似乎就在一夜间,武汉大街小巷遍布“陈记炸酱面馆”。
网友“就爱罗尼”在网上发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感觉到处都是陈记炸酱面馆,每天下班都要经过大智路到香港路,不到一个月,就开了两家。公司附近的凯德广场往硚口分局那里也有一家;再然后到处看到都是陈记。”
昨日, “陈记”的创始人陈讯生说,“招牌上有我照片的,才是我陈讯生开的,其他的陈记跟我没关系。”陈讯生经营了27年的老“陈记”,目前仅有6家直营店。1986年,陈讯生在黄陂街开了第一家“陈记炸酱面馆”,此后的20多年,“陈记炸酱面馆”一直以黄陂街为据点,等待食客上门。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现有不同规模的“陈记炸酱面馆”130余家,使用统一的蓝色招牌,经营着相同的小吃种类。
很少有人注意,除了带有陈讯生头像的老“陈记”外,大多数“陈记炸酱面馆”的蓝色招牌左上方,都有一个不显眼的“小商标”——注明着“味美食家”、“万家美食”、“味之美”、“六合美食”等不同的品牌,其中,“味美食家”和“万家美食”经营的“陈记炸酱面馆”最多,挂有这两家商标的“陈记”加盟店就有80余家。剩下的40余家“陈记”,则多为跟风式的单打独斗。
去年“陈记”刚开始走红时,温州商人一口气拿出110万元,买下10个加盟店,与其他小门店经营有所不同,这10家加盟店装修更上档次,经营方式向洋快餐靠拢。
何树稳的“味美食家陈记”从开始就打造连锁高端的概念,开在光谷广场的“味美食家”旗舰店,光店面打造就花费了60万元;“万家美食”则入驻了万达公馆,装修规模和面积远超平常小店;陈讯生也将“老陈记“的直营店开在江汉路的宝丽金广场。
链接>>>
“陈记”会不会走“蔡林记”的老路
“现在的‘陈记炸酱面馆’真有点像2002年前后的‘蔡林记’,门店在武汉遍地开花,但是花期不长。”作为过来人,蔡林记掌门人张向阳不希望“陈记”再走“蔡林记”当初的老路。
2000年,蔡林记牵手私营企业富思德,用连锁新理念包装百年热干面老字号蔡林记。蔡林记品牌交由富思德公司有偿使用6年,原蔡林记作为母店,经营体制不变,与私营的加盟店实行“一店两制”,富思德公司按连锁子店的规模,每年向母店缴纳品牌使用费和技术指导费。不到一年时间,200余家蔡林记加盟店遍布三镇,甚至省外布点。由于缺乏标准管理规范,既无配送也失监管,导致店面“死亡率”颇高,声誉大损,存活寥寥。
如今的“陈记”与当年的蔡林记颇有相同之处,更有甚者,当年的“蔡林记”商标仅此一家,而“陈记”的商标掌握在多家手中,加盟格局更加混乱。
食评家万杰民对“陈记”的疯狂扩张很担心。“他们现在跟当年的蔡林记境遇很相似,都是一哄而上,短暂红火之后,品质难以保证,市场不买账,又一哄而散,极大伤害了这些名小吃的品牌。”
“成为第二个蔡林记?当然会,而且肯定会,所以我们正在思考改版、转型,甚至找替代品牌。”掌握着最大市场份额的何树稳已经开始想退路了。
陈讯生对“陈记”这个金字招牌似乎并不担心。“我们有酱料的秘方,有食材的质量保证,和那些跟风的店不一样,经过优胜劣汰后,我会擦亮这块招牌”。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