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门越禁越热 武汉奥数赛缘何“退烧”艰难
让人迷糊——
老赛没去新赛又来
武汉市教育部门一直严禁把奥赛成绩作为学生小升初的敲门砖,禁止培训机构租用公办学校场地进行考试,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扼制奥赛热。但记者发现,今年武汉共有10项奥数杯赛,和往年一些传统赛事相比,今年才出现的“锦奥杯”和赛龄才一两年的“IMAS”,同样吸引了大批家长和学生参加。
“锦奥杯”的主办方之一为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和其他单纯只考数学的杯赛不同,该赛事考试项目更多,包括语数外三个科目,虽然主办方说考生可以任选科目考试,但该赛事组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该杯赛今年报名学生人数已接近5000,多数学生还是三个科目都报了。
而另外一项赛事“IMAS”为国际数学选拔赛,目前仅在武汉市部分学校举行预赛选拔,目的是通过奥赛选拔一些数学尖子进行集训,虽然相对小众,但也有大批学生报名。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说,该赛事和民间杯赛不同,是武汉市目前官方唯一组织的小学奥数考试,不过,即使组织方的目的和其他杯赛不同,但短短一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将这项赛事等同于其他杯赛,一些学校也将该项考试的成绩作为了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家长犯难——
赛事太多忙不过来
“教育部门总在说禁止把小升初和奥赛挂钩,但每年出台新政策,每年都有新赛事出现,越禁越多,家长和学生其实都受不了。”家住武昌小东门的徐先生的孩子今年也即将小升初,他给孩子报了7项赛事,不过上周,他主动到报名世奥赛的培训点退掉了准考证,正式放弃了该项赛事。
徐先生说,孩子四五年级每年都参加不少杯赛,但武汉的10项杯赛中,含金量各有不同,且太过集中,若全部参加,精力和时间有限,家长只能对其中的赛事进行取舍。
记者在一所培训机构中做了个调查,在被问到的30个孩子中,23个人报名了6项以上的赛事,其余的7人最少也报了3个杯赛,而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报的杯赛就越多。“三四年级学生参赛多是为了高年级考试热身,真正到了五六年级得到一等奖的证书,一些学校才会认为有价值,所以这个年级段的学生是考试的主力军。”该机构工作人员段老师说。
管理尴尬——
教育部门越禁越热
一面是教育部门不断出台的禁令,一面却是家长、学生和培优机构不断升温的奥数热,其实是越禁越热。
武汉市目前的10项杯赛,基本都是由各自的组委会通过不同的培优机构举行。武汉市教育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培优机构一般不像公办学校一样在教育部门登记,而是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部门对这些机构并没有管理权,只要他们正常营业和交税,工商部门也无法对他们的经营进行干预。这也直接导致教育部门只能从场地、人员等外围因素上施加影响,但终究效果甚微。
武汉市一所民办初中负责人说,虽然教育局也规定,任何社会办学机构提供的学生考试成绩,均不得与所有初中学校入学挂钩。但实际上除了这些考试成绩,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各个方面无法有真正的了解,也并不利于自己学校的办学。而且,学校面临中高考的压力,选学生的素质远不如选成绩来得直接有效。
武汉市一所培优机构负责人预言,奥赛热在未来10年内都不会“退烧”,而且目前小升初的政策禁止得还不够狠,只能是“隔靴搔痒”。湖北大学叶显发教授认为,奥数热的根源说来说去还是教育优质资源的不足,只有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让家长没有择校的动力,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奥赛热。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