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之恋 青山作证 12对新人市民之家走红毯
(武汉晚报)“江城,请记住我们的承诺;青山,请见证我们的誓言……”昨天是“五一”劳动节,上午10点,12对来自青山棚户区的新人在武汉市民之家庄严宣誓,走上红地毯。车延高、李述永、郭胜伟等市领导与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中科院院士叶朝辉一同为新人证婚,并送上新婚贺礼。
这场集体婚礼由武汉市民之家、武汉晚报联合举办,由武汉市说唱团承办,是武汉市民之家第六届市民集体婚礼。
昨天,12对新人在市民之家举行集体婚礼。记者金振强 摄
新郎严邦翔告诉记者,他从小住在红钢城,妻子喻梅家住白玉山附近,两人去年10月才认识,却“相见恨晚”,今年2月14日就领了结婚证。他俩印象中的青山以前全都是低矮平房、环境又脏又乱,可如今,随着棚户区改造的进行,家乡变了模样,绿树环绕、高楼林立。他们也搬到了新居临江港湾,逛街、逛公园、去游乐场都很方便。
武汉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李涛说,在“五一”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武汉市民之家为劳动者举办一场集体婚礼,是想引导当代青年正确的婚恋观、拓展和延伸政府的文化服务功能,讲述武汉好故事、唱出武汉好声音、树立武汉好形象。
爱情路上“不堵车”
苏睿和王倩都是武汉人,可一个住青山,一个住关山。一字之别,坐702路公汽得花两个小时。
两人是2012年经同事介绍认识的。认识不到一个月,王倩感冒了,苏睿从电话里听出她声音不对,安慰了几句后就挂断了电话。半个小时后,他再次打电话给王倩,让她下楼拿药。原来,挂断电话后,苏睿就去买了感冒药,骑摩托车“飙车”给王倩送到关山。当时正在下雨,虽然穿了雨衣,可由于苏睿车速太快,身上全都淋湿了。
虽然他俩家隔得有点远、坐公汽要很久,但幸运的是,那年年底,地铁2号线通车了。约会时,王倩从光谷坐地铁,苏睿在青山坐215路公汽,两人在沙湖碰面,只要半个小时。
“武汉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了。”这是苏睿和王倩最深切的体会。苏睿说,比如从青山到市民之家,开车走二环线方便极了,也不堵车。
政府帮我们办盛大婚礼
王振是土生土长的青山“棚户区居民”。他记得,小时候住在工人村3街,爸爸的单位在一处废弃的幼儿园那里搭建了公房,他们住了14年。
他跟陈丽是2010年认识的,陈丽是蕲春人,在长江证券上班,当时在青山华城广场附近租房住。第一次约会,两人去逛红钢城,第一次来这里的陈丽感觉不错:周围树多、环境好,生活节奏也不快。
恋爱后,陈丽被公司调到了黄冈工作,可异地恋并未影响他俩的感情。每个周末,陈丽都会搭公司的班车回武汉,从装修新房到筹备婚事,他们都是利用周末时间、自己慢慢完成的,感情也进一步加深。
这场集体婚礼,是王振父亲替他俩报的名。王振说:“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政府帮我们办了一场这么盛大的婚礼,我们感觉很荣幸。”
“红宝石婚”夫妻阐释爱情
婚礼现场,一对“红宝石婚(结婚的第四十周年称为“红宝石婚”)”夫妻刘建国、丁金华讲述了他们的故事,并告诉新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是一句简单的山盟海誓,它代表着责任与担当。
丁金华的妹妹丁春仙有智力缺陷,当年,丁金华向父母许诺:要带着妹妹出嫁。同厂工人刘建国被丁金华的优秀品质吸引,与她喜结连理,并在结婚时写下决心书:“要始终如一爱护、帮助丁春仙,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
两人将四十平方米的宿舍房用布隔开,一间为夫妇俩的新房,一间为妹妹的新家。33年来,夫妇俩多次拒绝别人把丁春仙送到福利院的建议,将她的日常生活打理得妥妥帖帖,还教会她做简单家务,闲暇时经常带她逛街……
他们用岁月的长度告诉年轻的小夫妻:爱一个人,就是信守一份承诺。
棚户区改造的“青山速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支援武钢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云集青山,住进临时工棚,从此,青山成了我国中部地区面积最大、最为集中的棚户区。
“青山区是在2006年启动棚户区改造的,在全国率先创造了‘青山速度’。”活动现场,青山区工人村街党工委副书记李聿文对记者说,青山棚户区地理位置偏僻、环境较差、商业价值偏低,因此棚改工作只能由政府推行。
2010年起,完成棚户区改造的居民陆续搬进青宜居等新社区,至今,工人村地区已有近6000户家庭、两万居民解决了住房难题。
责编 陈颖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