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印象2013》草根作者:通过写武汉重新认识武汉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06-19 07:36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记者 宋磊  通讯员 李鲁平)《武汉印象·2013》散文卷的47篇散文,有一些来自普通市民。对他们而言,书写“武汉印象”意义何在,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昨日,记者采访了3位作品入选《武汉印象·2013》的市民。
    写武汉让我融入这个城市
    钟冲今年27岁,近年来写了大量关于武汉的散文。《武汉印象·2013》收录了他的散文《从“巷”到“谷”》。
    2005年,他来武汉读大学。生活学习在鲁巷附近,他的很多文章都在写鲁巷及周边地区。“刚来武汉时,鲁巷很偏僻,只有破旧的停车场,通往学校的道路坑坑洼洼,让我很失望。”8年后,钟冲在《武汉印象·2013》中写道:“原来村里热闹的街道已经成为步行街的一部分,两旁低矮的房屋早已变成高楼大厦,步行街里吃喝玩乐购物广场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在他看来,鲁巷的巨变正是这个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
    钟冲告诉记者,写武汉的过程让他了解了更多的武汉风土人情,也让他这个外乡人更好地融入了这个城市。
    最重要的“印象”是人
    在《武汉印象·2013》征集中,市民欧曼的散文《沌口的国际范》入选,该文描述了一个个生活在沌口的人,有当地人,也有来此生活的外国人。欧曼说:“对一个城市而言,最重要的‘印象’是人,写武汉让我了解武汉的人,从而更了解这个城市如此多元。”
    欧曼在沌口生活、工作多年,目睹这里从荒凉之地变成工业区。但在她看来,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这里的全部。“由于外企入驻,沌口地区外国居民越来越多,他们与当地人共同生活于这片乐土,这正是武汉包容性、国际化的表现。”欧曼认为,一个城市的印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而改变的,写武汉、关注人,更能感受这个城市的变化。
    《武汉印象·2013》的出版,让欧曼更关注其他人写武汉,“写武汉让我更关注其他人眼中的武汉,它们如此不一样,让我感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