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气质量 各区排名首发 东湖高新区、青山区、江岸区排前三
(长江日报)昨日,市改善空气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次发布各区空气质量排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位列17个区(功能区)之首,黄陂区则因空气质量下降幅度大、改善措施不得力而垫底。今后各区改善空气质量情况的排名将每月公布。
据了解,考核评价指标分为空气质量改善绩效和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PM10、PM2.5月(年)平均浓度下降比例,即为各区2014年1-7月份空气质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改善情况,它占到评价权重的70%。后者则占比30%,包括企业大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控制、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及大气污染控制管理5项指标。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称,这个排名并非表示排名靠前的区,其空气质量就好于排名靠后的区,而是对各区在改善空气质量上所做努力和改善程度的排名。
按评价标准,排在前3的依次为东湖高新区、青山区、江岸区。
相比去年1-7月份,以上3个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下降比例最大,达到2.3%;青山区在推进化工企业搬迁、堆场综合整治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同时随着青山地区钢铁、火电企业污染治理提档升级,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江岸区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工作有力推进,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有较大贡献。
相比去年1-7月份,排在最后的黄陂区、洪山区、汉阳区的空气中污染物平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中黄陂区的PM10上升幅度高达27.5%,洪山区的PM10上升了19.8%,在中心城区升幅最高,汉阳区则以PM2.5上升7.5%“领跑”中心城区。
市环保局分析,这几个区开发、建设强度较大,工地、道路扬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此外,黄陂区燃煤小锅炉污染问题也为其减分不少。
据悉,在各区空气质量改善绩效指标年度考评中,对PM2.5(PM10)年均浓度同比上升的,实行考核一票否决。
【排名】
1、东湖高新区2、青山区3、江岸区4、武汉化工区5、武昌区6、江汉区7、汉南区8、硚口区9、江夏区10、蔡甸区11、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1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3、新洲区14、东西湖区15、汉阳区16、洪山区17、黄陂区
责编:程涛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