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茶之源”最后一站:在羊楼洞拾取“汉口前传”
(长江日报)从武夷山到河口、安化,“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茶之源”探访,昨日来到离汉口最近的一站:湖北赤壁市的羊楼洞。
羊楼洞名气太响,在整个万里茶道上,简直是声名赫赫。但进入羊楼洞,我们才真正明白,羊楼洞是村(社区),上面的归属地是——湖北咸宁赤壁市赵李桥镇。
这个村子,因茶而盛,因汉口而盛。在清代地图上,它与汉口同属大城镇,有外国人、外地人开设的茶庄茶厂200余家。
而今,羊楼洞古街寂寥,但当年街市建筑犹存,羊楼洞人仍在大力种茶制茶,正重振当年茶贸繁华。
150年前,羊楼洞是汉口砖茶的茶源地
时至今日,羊楼洞依然保留着一条明清古街,长2000米,有明清建筑80余栋。
当年的生意不在了,但建筑犹存。当年的生意人不在了,但后代犹存,仍居住在这条街上。只是当年车马喧嚣,而今日寂静安然。
记者在古街上发现一处砖木结构的老铺面。石墙上,有镇政府钉上的蓝牌,“阜昌茶庄”。
阜昌茶庄也是武汉的商号,它的老板巴诺夫,就是汉口洞庭街上著名的地标建筑——巴公房子的主人。他也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
蓝牌上记载:“1863年及以后,俄商到羊楼洞经营茶庄,兴办顺丰、阜昌、新泰等商号,不仅压制砖茶,还委托广东商人经营收购原茶,运往汉口加工。”这里提及的三个羊楼洞著名茶叶商号,同样也是汉口的三个著名茶叶商号。
赤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砖茶研究家冯晓光介绍,19世纪60年代,俄国茶叶商人获得了在中国直接采购茶叶的特权。他们先是在羊楼洞开设茶厂压制砖茶,直销俄国;十年后,将砖茶厂迁往汉口,而将羊楼洞变成了汉口的茶叶供应地。汉口江岸区沿江一带,与赤壁市羊楼洞成了交往密切的产业上下游,长江水系,将它们紧紧连在一起。
砖茶厂迁往汉口后,羊楼洞的新角色,叫做“包茶”,即从周围农户收购毛茶,筛选后分类包装,运往汉口进行机器压砖。
羊楼洞在鼎盛时期,每年输出茶叶3亿斤,其中运往汉口的包茶,有2600万斤。
赵李桥镇党办主任余兴华介绍,当年汉口俄商阜昌茶厂买办刘辅堂,是直接下乡收购茶叶的“庄首”。1906年,其子刘子敬继承父业,继续阜昌买办之职,每年茶季派人携带湖北官钱局的官票,到羊楼洞及周边县市收茶。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