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市人大成立60年 时刻关心民生 时刻关注民意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08-20 05:59 来源:
【字体:
   市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同行60年

  时刻关心民生 时刻关注民意  

 

  2009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检查教育配建议案办理情况。

  (长江日报)60年前的今天,1954年8月20日,武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口中南剧场举行,原定会期总共3天,因遭遇1954年特大洪水,在开幕第二天就休会抗洪,23天之后才复会。正是这次特殊的盛会,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篇章。

  栉风沐雨60年,一个个瞬间无不记载着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们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武汉,和武汉人民同行共进。

  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正逢1954年特大洪水

  人大代表休会齐上阵抗洪

  据到目前为止查到的、年龄最长的市人大代表,93岁的陆天虹老人介绍,当时,武汉正值紧急防汛,长江堤防矮小、单薄,洪水包围汉口四周,形势十分严峻。

  防汛压倒一切。

  8月20日当天,市防汛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作《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报告》和选举产生武汉市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宣布休会。大雨连绵不停,江水猛涨。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纷纷投身抗洪战斗。

  9月初,汛情缓和。13日—14日大会复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武汉建设成为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振奋全市人民。

  解放之初,武汉工业基础极端薄弱。从1953年起,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是重点建设城市之一,众多大型重工业项目如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落户武汉;轻工业也开始发展,如武汉市国棉一厂。

  人大《决定》还孩子们清净校园

  时任市长吴官正登门道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一股商潮随之而起。一时间,中小学周边油布棚子、铁皮房子一间挨着一间,小商贩的摊点一家连着一家。有些违章建筑将学校教室的窗户封堵,严重影响通风采光;有些则挤压学校院墙形成危房,严重影响师生安全……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市人大代表实地考察:武汉一中校门前,各种摊点把校门堵得水泄不通。学校工作人员为了迎接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到学校考察,多方劝阻,商贩才让开一条小路;千家街小学,搭盖的商棚把教室的窗户完全封死,又正逢停电,教室的课桌上不得不点着蜡烛。

  “大白天,小学生们要点蜡烛上课,看到心疼啊!经济要发展,但不能牺牲小伢们的权利呀!”1983年12月19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一致通过了《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学校秩序和安全的决定》。

  一年后,委员和代表回访武汉一中,只见原来围阻学校周边的商棚摊点已全部拆除,学校院墙、门面也粉刷一新。

  时任市长吴官正专程到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市政府感谢市人大常委会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他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不仅是拆除了一批违章商棚摊点,它更拆出了学校的尊严和地位。一个城市,不保护学校、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是没有希望的。

  一份议案接力10年监督

  200万农民喝上自来水

  2009年人大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显示,2008年解决农村70万人安全饮用水的目标已经实现,全市为此投入资金7.38亿元。559个村、16万多户、70多万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水。这是一份10年前就提出的议案。10年来,市人大接力监督,终于完美收官。

  早在1999年,市十届人大常委会就曾调查全市农村改水情况,并提出议案。因为多种原因,全市改水改厕问题一直未能整体解决。市人大代表没有懈怠,每年都将农村改水写进代表建议。

  2007年12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在主任信访接待日上,见到了来自蔡甸区永安街的冯朝铭老人。老人带着一瓶取自当地水井的水,反映3万多村民长期饮用不卫生水的难题。“请求市政府关心我们边远地区的村民,让我们也分享一下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吧。”几近落泪的老人在请愿书中这样写道。

  2008年2月,128名代表在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案》,成为大会议案。很快,市政府制定出办理方案,明确提出三年目标。

  截至2010年底,全市实施新建和改扩建水厂、管道延伸、高位引流等工程,受益农民达200万人。

  立法保障瓶装气

  市场价格稳定

  2012年3月20日,一场针对《武汉市燃气管理条例》制度设计的座谈会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

  上海街扬子社区书记张桂霞反映:“老旧社区大多数居民仍用瓶装气,而瓶装气相对天然气价格偏高,希望立法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利益。”“初步估算,用瓶装气的成本要高出天然气近一倍,无形中增加了一部分并不富裕家庭的生活负担。”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负责人介绍。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市法制办、市燃气办组成调研组来到市物价局。物价部门回复:天然气由政府定价,瓶装气由市场定价,物价部门无权介入。

  经反复沟通,最终,“价格干预”被写进《条例》,保证了瓶装气市场价格的稳定。

  禁鞭 限鞭 再禁鞭

  20年“循环”是对民意的尊重

  2013年12月10日,历经近一年的酝酿和修改,《武汉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武汉时隔19年后,在全国率先重启“禁鞭令”。

  资料显示,1986年至1993年春节期间,我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火灾443起,受伤980人。鉴于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人身伤害、火患、污染和浪费等几大原因,1993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市大调查,共5万市民参与,92%的人主张禁鞭。1994年,《武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正式施行,我市7个中心城区自此开始禁鞭。当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这一规定上升为地方性法规。

  至此,禁鞭条例成为我市第一次广泛公开征求全市人民意见的地方性法规。此后,凡事关我市改革开放大局或涉及市民切身利益的法规,广泛征求民意成为常态。

  禁鞭后,城市是清静了不少,但很多人开始觉得过年没了味道。进入新世纪,国内不少城市如北京等地,逐步放开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全面禁令,有条件的限放。2006年,武汉也有不少市民积极呼吁解禁,不过争议也不少。到底要不要开禁?我市决定再一次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定夺。最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武汉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2007年春节,施行了近13年的武汉“禁鞭令”被新的限鞭规定所取代,除夕之夜,中心城区再次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2013年,是我市实行“禁改限”的第七个年头。全国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让城市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不少市民、包括本报在内的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减少环境污染。

  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在7个中心城区随机调查了1400位市民,其中63.1%的市民对武汉禁鞭投了赞成票。最终,武汉再次启动禁鞭。

  记者夏琼 实习生江紫薇 通讯员吕友明 韩红 彭劲 殷娜 张霆

  ——1954年8月20日,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汉口中南剧场召开。

  ——1979年12月10日,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因文革停止长达13年之久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常设机关——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7年5月13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武汉市经济合同管理办法》(1997年废止)。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1990年1月12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马克昌、刘道宏等8位委员就南航进口汽车修配工厂经理卢承光越权处罚一案,向市公安局提出质询。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历史上第一个质询案。

  ——1993年10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在《长江日报》上全文发布《武汉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草案),这是我市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来第一次广泛公开征求全市人民意见。

  ——1999年3月29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首次邀请了15位公民参加旁听。

  ——2001年1月10日-16日召开的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首次对市政府提交的细化预算报告和部门预算进行审查。

  ——2010年1月16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改变过去举手表决的做法,启用电子表决。采用电子表决的形式,表决结果精确,更能体现人大代表的意志。

  ——2012年7月25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就市养老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运用专题询问监督方式。此后,这一监督方式形成惯例。

  ——2013年6月26日,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实施的决定》,这是全国首个以法定形式规范生态发展的决定。

责编:夏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