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重走中俄万里茶道 晋城运茶羊肠坂成电影取景地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08-29 07:37 来源:
【字体:

    碗子城上重走羊肠坂
    过了黄河大桥,继续北行。约半小时,群山的身影从平地隆起,越来越近。
    二广高速渐入大山深处,接连10多个隧道,越走越深。在陡峭的山峰之间,有时有横跨于峡谷之上的高速公路桥。
    这里就是运茶者的必经之地太行山。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
    23日上午,采访团折返重寻来处,团员们下了车,步行踏访天井关的羊肠坂。
    往上看,前头是一座座山。往下看,山谷间的盘山公路和隐约可见的羊肠坂道尽收眼底。陪同我们来寻访的晋城市博物馆馆长张广善介绍,如今这盘山公路,二广高速,大部分覆盖掉了当年的羊肠坂道。
    羊肠坂道荒草丛生,有的路段被草丛完全淹没。道上铺有高低不平的山石,道宽约2米;危险路段,有山石垒起的路围。
    碗子城在一处山坡顶,是麻石垒成的小城堡,羊肠坂道穿碗子城而过。
    张广善介绍,羊肠坂古道长20多公里,是在宋代官修基础上,清康熙年间民间再修的产物。现存碗子城遗迹,最近一次重修,在太平天国时期,有10余人把守,日常则成为官府向通关商人收税的省界关口。
    出碗子城,朝河南省长坪镇方向沿羊肠坂走10余米,右边山石上刻有“古羊肠坂”4字,落款右侧刻有“同治初元季夏”,左侧刻有“翁同龢题”字样。
    羊肠坂完好保存的部分,大约有2公里。“冯小刚《温故1942》中的难民逃荒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陪同来采访的晋城广播电视台网总编李军雷介绍。
    山路弯弯,坡石陡滑。当年运茶者或挑担,或赶驴骡负茶而行,艰辛程度可以想见。
    张广善馆长介绍,山西境内有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其中东西向的横谷有8条,古称“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往来太行山的8条咽喉通道。万里茶道走的这条羊肠坂,是八陉之一“太行陉”的一段,为连接山西、河南两省的必经要道。这条古道蜿蜒在崇山峻岭间,与今天的二广高速线路基本吻合。
    拦车村运茶者客栈今犹在
    穿过碗子城,沿羊肠坂越过几座山,就到了拦车村。
    拦车村位于晋城市南端,紧连晋洛复线,距市区26公里,是太行陉必经地。
    23日,记者来到拦车村时,正值午饭时间,村民们多端着碗,蹲在门外,吃着面条。整个村落依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分成东西两厢。大道两边,多为两层的清代或民国风格宅院。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张长条“石凳”。
    “石凳就是方便各家各户吃饭、交谈。”张广善说,拦车镇曾经迎来送往,为古太行山道上重要的驿站。
    他介绍,拦车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原名“星轺驿”。星轺,是指皇帝派出的使者所乘的车子。“以星轺命名,可见其作为古代的通衢大驿的重要。”张广善说,此地位于“太行陉”北上入晋的必经之地,当年,茶商们走过崇山峻岭,在此短暂停留,继续赶路。 
    街道虽只宽6米,却仍显得空旷,因为除了我们一行17人,一个行人都没有。作为唯一的“外来者”,我们的到访,引得村民好奇观望。
    66岁的韩少德老人说,听上一辈描述,拦车村曾经非常繁华。村里流传着“拦车官街人挤人,肩挑拉货挤不出城”的民谚。
    张广善根据史料证实,明清时代,拦车村街两边都是二层客栈,每天喂牲口,留行人,卖小吃,吃夜饭,熙熙攘攘。赶庙会时,更是各种商品一应俱全,热闹非凡。
    “街上来的客,也有在汉口经商的,”他说,史料曾记载,拦车村办庙会时,在京城为官的捐了锣鼓,在汉口经商的捐了走装车辆。
    如今,拦车村村头的镇堡上,仍砖刻有“晋南屏翰”的字样。记者信步走入一间院落,院子里宽敞舒畅,虽年久失修,院墙四角仍能清晰辨认雕刻精美的“福禄祯祥”四字。
    老房外墙上,刷写着时新的宣传标语,村民们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发生在本村里的“孔子回车”故事:公元前493年,赵简子邀请孔子到晋国来讲学。孔子带着车马随行,由河南入山西。经过星轺驿时,遇上了在街中玩耍的一群小孩。小孩以石筑城为戏,不让路,“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孔子见孩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师,令弟子绕“城”而过。
    如今,拦车村北门外,仍镶有光绪十九年的“拦车镇”三字碑文。除了传说,多数村民已不记得这里曾经的驿站繁华。居住于此的,已多为邻村乡民。
    这个古村,保留得完整而本真,几无旅游开发印迹。它被遗忘在太行山深处,也没什么游客。从村尽头城门般的镇围进去,仿佛时光倒流,瞬间进入了百年前的梦。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