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威尼斯遇质疑 导演许鞍华有信心
(长江日报 记者万旭明)许鞍华、李樯、萧红、汤唯……《黄金时代》从诞生之际就注定是一部关注与争议并存的影片,这不仅关乎导演许鞍华、编剧李樯的合璧,也关乎萧红在文学史与文人史上的地位。北京时间昨日早间,许鞍华、李樯在威尼斯电影节接受首批观影媒体的采访,媒体对影片的种种“实验性”充满担心,两位主创却哈哈大笑:“既然做了,就想做到极致,更极端一点。”
演着演着开始念独白了?
历史没有真相,间离最客观
从首批观影媒体的反馈来看,《黄金时代》最令观众惊讶的是,演员常常演着演着就扭过头来直面镜头,开始对着观众念独白。对此,编剧李樯的理由是客观:“我们做了很多功课,阅读了很多作家的资料和有关人士的回忆录,哪怕是只言片语。但是这让我们发现历史是众说纷纭的,历史没有真相,都是被粉饰修正过的,包括我们的肉身被众说纷纭纠结在一起,越探究越虚无。我觉得一个人可能是被别人组成的,我们认知世界有先天主观条件,很难说是客观的。我们的历史资料都是二手的,你看到的是被过滤过的史料。独白或许是最好的表现方式。”
文学就是请客吃饭?
史诗就在饮食男女中
《黄金时代》之名,民国文人群体之内容,很容易让观众有“史诗”的期待。但观影者都发现,文人们见面时的剧情是在东北攒局吃饭,在上海赴鲁迅饭局,在武汉坐船上吃饭,这哪是人们想象中的文豪?
许鞍华认为:“她的史诗都是埋在她的生活经验里,没必要夸张表现她在写东西时的戏剧感,因为写东西就是在面无表情的写东西啊。”李樯则认为:“这就是我们对一个时代理解的问题,我们容易对一个时代或一个人产生主观的想象,但是你真的深入到那个时代,比如你看鲁迅的日记,就是今天买了什么书,看了什么电影,昨天见了什么人,明天约饭,就是饮食男女。人在最日常的生活中流逝了,你的渺小与伟大也产生于此。人的一生除非碰到战乱,大的时代动荡,不都是在饮食男女、日常烟火中静静地流逝的吗?但你的心是深不可测的。”
写作家不见作品?
假装观众已有知识储备
威尼斯首映后,有影评人指责《黄金时代》中不见萧红的作品。对此,编剧李樯回应称:“你要是读一点萧红你就会知道通篇都是她的作品。”他透露剧本写作时的心态:“我提笔之前就知道,多数观众不了解现代文学史,尤其这帮左翼作家更偏僻,我不能想,我只能假装写给已经知道的人听。”他也提到:“我觉得很多都是日常必备的修养,去看萧红之前去了解一下她的知识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你不做也没关系,这是一个人本来的状态。”
至于人们质疑的“不见作品”,李樯回应道:“作家的传记是最难写的,因为要在相当的程度上还原她的作品,她的作品都是要通过阅读的,所以这次把她的作品包括《商市街》、《呼兰河传》都融到剧情里面,所以也是没办法才做成接近3个小时的片长。”
责编:李志翔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