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华鲟首次未监测到自然繁殖 野生种群濒临灭绝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09-13 14:45 来源:
【字体:

(湖北日报 者杨麟、通讯员杜浩、曹淼)“2013年中华鲟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这是在地球上生活了1.4亿年的‘水中国宝’有记录以来首次没有自然繁殖。”昨日,近一个月的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结束,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忧心忡忡地宣布。

  学科组负责人危起伟研究员介绍,去年10月31日至12月28日,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单位在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传统产卵场未发现中华鲟自然产卵迹象,这是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

  为进一步核实中华鲟2013年自然繁殖及幼鱼资源补充等情况,今年8月10日至9月5日,学科组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专项调查,主要调查宜昌到上海的长江江段,水路调查主要采用声波探测的方式进行;陆路主要向渔政部门及渔民了解中华鲟幼鱼误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未在长江中下游发现去年繁殖的中华鲟幼鱼。

  自然条件下,中华鲟繁殖卵苗总成活率极低,目前长江里生活的野生中华鲟不足百条。危起伟解释,梯级水电站、涉水工程、长江航运、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加剧了中华鲟的生存压力,每10年中华鲟资源量衰减50%以上。此外,中华鲟繁殖群体种群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雌雄性比有时达到10:1,意味着可能有部分成熟的雌鱼无法完成生殖。

  危起伟呼吁,衡量一个物种稳定与否,最重要的还是看野生种群的状态,现在已到了挽救中华鲟种群的最后时刻!

  中华鲟之殇的拷问

  杨麟

  “地球活化石”中华鲟,野生种群濒临灭绝!

  中华鲟、白鳍豚、江豚……众多国宝级水生野生动物的末路,并非自然的物竞天择。

  滥捕造成的鱼类资源枯竭,航运带来的船舶污染,水利工程对栖息地的破坏,无不威胁着这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

  迄今没有一个物种全靠人工繁殖保存下来,一旦野生中华鲟种群在自然界消失,人类只能望江长叹。

  造就一个物种至少要200万年,而破坏一个物种也许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

  抢救性保护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刻不容缓。因为它们不仅是人类的亲密朋友,更是人与自然和谐之必需。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