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5年最大规模“入侵” 汉江水葫芦又来侵袭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10-15 11:03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陈永权 龚齐飞

  “水葫芦堵了半条汉江”,昨天,在汉口上班的蔡先生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在朋友圈,并发了一张汉江一半的江面被水葫芦“侵占”的图片,看不到一点水面,一艘江轮行驶在江面上,就像飘在绿色的地毯上一样。

  据悉,这是今年第5次水葫芦大规模“入侵”汉江武汉段,此前在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下旬到9月初等先后出现四次。而这次是今年规模最大一次,从蔡甸区张湾街刘集村一直到汉口龙王庙,延绵75公里。水葫芦从哪来?为何难以根治?是否对饮水造成影响?记者现场探访,并寻求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说法。

  钓鱼,没下钓钩的地方

  昨天下午2点,记者在江汉一桥和晴川桥之间的汉江江面上看到,沿汉江南岸的一半江面几乎全部飘满了绿色的水生植物,江轮驶过后的水面马上就会被绿色覆盖,不留一丝痕迹。

  来江边钓鱼的钟先生说:“今年这水葫芦特别多,根本找不到一个下钓钩的地方。”在此清捞水葫芦的四十多岁的曹师傅说,今年是他在汉江、长江上打捞水生植物的第五年了。在他的记忆中,如此大面积水葫芦还是第一次出现。

  昨天下午3点,记者跟着曹师傅的水上清扫船从集稼嘴出发,这一趟的目的地是汉江南岸的南岸嘴。三分钟后,清扫船到达南岸嘴水域。曹师傅和两个清扫队员一起,用捞鱼网和钉耙将水生植物打捞上船。十多分钟,曹师傅的船就装满了水葫芦,“满载而归”了。就这样一个半天来回十多趟,可以打捞两吨多的水葫芦。

  5个月无藻时间不超1周

  市城管委水上市容管理处陈斌科长介绍,南岸嘴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形成回水,水生植物容易在这里堆积腐烂,进而破坏长江水质。今年从5月19日以来,汉江出现大面积浮萍,6月下旬以大藻(水生植物)为主,夹杂零星的水葫芦,前后持续近5个月。陈科长介绍说:“今年完全没藻类的连续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周,往年最长有一个多月。”

  面对汹涌而来的大藻,主管水面清扫的陈科长也有些“力不从心”。现在汉江江面上只有两条清扫船,每天的清扫能力只有8吨,再加上一艘10吨打捞能力的清扫船,即使是加班加点,总清扫能力只有近30吨。“汉江上游开闸放水,给武汉带来巨大的清扫压力,”陈科长说:“省环保厅也要求各地市州按照‘自扫门前雪’的方式清扫,但各地执行起来有困难。”

  市城管委水上清扫队需要清扫从月湖桥到龙王庙之间的汉江水面,通常出现一波水藻还没有清理干净,新的一波水藻又来的情况。

  水务:未影响水厂取水

  市水务集团水质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汉江是流动的水体,水葫芦只在水面漂流,汉江沿线宗关、白鹤嘴、琴断口等6大水厂是在离江面2米左右深度取水,因而对水质影响不大,各大水厂运行正常,市民尽可放心饮用。

  据悉,我市各大水厂对取水口水源进行24小时监控,对水厂周边水葫芦及时打捞,防止取水泵将浮萍或水葫芦吸入,一旦有异常将会提前启动应急预案。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汉江水葫芦没有对供水产生影响。

  环保:追踪水葫芦来源

  据悉,武汉市在汉江建有两大水质自动监测站,一个位于硚口宗关水厂附近,一个位于东西湖新沟江边,24小时监控汉江武汉段入境断面水质状况,监测PH值、浊度、氨氮、总氮和总磷等20多个项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汉江水质仍为二类,水葫芦未对我市饮水安全产生影响。

  武汉市环境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说,“水葫芦”不同于蓝藻,不会引起“水华现象”,因而不会造成汉江、长江水体污染。环保部门将会联合上游的孝感、仙桃、潜江等地,共享监测数据,弄清水葫芦来源。

  专家:敲响汉江水污染警钟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介绍,近年来长江武汉段,基本每年秋冬时期都会从上游漂来水葫芦、浮萍等,主要和上游水田稻谷收割放水、或者湖泊干塘晒底泥有关。水葫芦之所以疯长,也和近期气温偏高有关,近期汉江中上游气温一般为15~25℃,正是水葫芦适宜生长的温度,引起大量繁殖。

  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成水平告诉记者,俗话说“流水不腐”,汉江是流动的水域,因而水葫芦对水质影响不大,但是要及时打捞。否则当它停留在汉江河汊、港口等静水区域,长期堆积腐烂,携带的种子可能会遗留在汉江,等到明年开春,气温升高,这些种子就会形成新的水葫芦带,对干流水质造成污染。

  接受晨报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虽然水葫芦目前对我市水源地影响不大,但水葫芦靠氮、磷较丰富的富营养水体提供养分,它是检测水体好坏的“标尺”,水葫芦频发再次敲响了汉江水污染防治的警钟。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