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三部门通报武汉烟粉尘污染治理 多个工业园区不再冒黑烟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11-07 07:32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 记者唐煜 通讯员陶涛 王勇)

  “截至11月5日,我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0天,优良率为51.8%;与去年同期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7天,优良率提高2.3个百分点。”昨日,在“关于烟(粉)尘污染治理问题”整改承诺通报会上,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虽只提高了2.3个百分点,却来之不易。”

  通报会上,承诺单位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城建委表示,这个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下狠力整治两个“冒黑烟”、工业烟(粉)尘、工地扬尘的结果。

  市环保局:

  无人机航拍督查“冒黑烟”企业

  “江岸区后湖地区、汉阳区四台工业园,硚口区长丰地区,东西湖区春雨工业园,黄陂区佳海工业园等处的‘冒黑烟’现象目前基本消除。”市环保局介绍,截至10月底,全市环保部门检查烟(粉)尘排放企业6219家次,立案查处及整改“冒黑烟”企业274家、“冒黑烟”机动车2483台,拆除及改燃禁燃区内燃煤锅炉247台(占整治任务89.8%)。建成机动车环检线104条,共检测车辆47万辆,总体合格率85%以上。通过整治,从无人机航拍、日常巡查督查情况看,全市“冒黑烟”企业和“冒黑烟”机动车明显减少且呈逐月下降趋势。

  排查涉烟(粉)尘排放的1105家企业,对照承诺抓落实认真践诺,严格新项目准入、推进减排治污、加强企业监管、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一手抓“大企业”,对承诺的68家重点烟(粉)尘排放企业,做到每月不少于1次现场监察;对60个国控企业烟(粉)尘排放口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一手抓“小锅炉”,督促三环线内247台燃煤锅炉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

  清理排查并确定了全市11.74万辆黄标车保有总量和各区分布情况,建立了黄标车数据库。目前,3400多个黄标车主登记了淘汰信息,800多名黄标车主完成淘汰补贴手续,发放淘汰补贴近800多万元。

  存在问题

  内源外源加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形势严峻;抓大相对易,治小和治流动源非常难;未形成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等。

  市经信委:

  盘龙城工业园企业均签约改燃

  “盘龙城工业园区内企业现已全部完成改燃签约工作。”市经信委介绍,针对盘龙城工业园区“冒黑烟”问题,对13家企业采取了断电查封锅炉等措施,制止路边垃圾焚烧28起,强制拆除了佳佳水洗厂等使用烟煤、掺烧边角余料的锅炉,对逾期未签约改燃的武汉太伟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施强制断电并停止锅炉使用。

  市经信委以工业领域烟(粉)尘污染治理为目标,今年在推进武钢5号烧结机烟气脱硫,阳逻电厂1、2号燃煤发电机组、青山电厂12号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脱硝和除尘设施升级改造等减排工程情况下,工业烟(粉)尘污染排放量继续保持下降态势。

  扎实做好承诺整改的各项工作落实,全年完成280项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达25%,电机节能改造1000台以上,三环内127家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或停产。

  据初步统计测算,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08万吨标煤。重点监测的56户企业综合能耗约为126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4.5%;万元产值能耗0.51吨标煤,同比下降3%。

  存在问题

  我市产业结构偏重问题严重;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部分重点工程项目增加了能耗;工业行业主管部门缺乏行之有效处理高排放企业的执法手段等。

  市城建委:

  经济处罚352起不文明施工行为

  10月底,德成香奈·长江国际1号—3号楼项目有从高处往楼下倒建筑垃圾的现象,市城建委核实后,对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责令1号—3号楼项目立即停工整改,同时对建设单位湖北瑞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武汉土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泸州佳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分别处以1万元罚款。

  “承诺整改以来,经济处罚352起不文明施工行为。”市城建委通报称,对发现的不文明施工行为,实施网上公示曝光449项,下达整改通知书2895份,实施经济处罚352起,对16项次相关负责人实施全市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与公布,公布期期间,不得参加招投标活动,查处率100%。

  施工扬尘是城市粉尘的来源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工地1998个。市城建委落实非施工作业区裸露泥土的全覆盖管理,各工地覆盖非施工作业区裸露泥土36.6万余平方米。落实场内环境保洁措施的“全过程”管理,共增设密目式安全网21.3万平方米。落实施工围挡(围墙)的“全封闭”管理,共新增围挡(围墙)9.2万平方米。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市城建委实行目标管理、完善问题的发现和处置机制等措施,市、区建管部门巡查在建工地43460个(次),夜间巡查1924次;开展冬季施工扬尘专项整治。

  存在问题

  管理上需要各工程主管部门共同推进;部分参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不够;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严肃性还不够等。

责编:邓小龙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