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湖北首家盲文图书馆落户江夏 盲人可读书听书“看”电影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11-07 07:51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 记者黄征 通讯员毛志红)昨日上午,52岁的盲人唐维霞在家人陪伴下,来到位于大桥新区的江夏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她想在新开张的中国盲文图书馆武汉市江夏区支馆(下称盲文图书馆)“看”书。这是我省第一家专门为视障人服务的图书馆,上月中旬刚刚开张。

  江夏区残联理事长邹建群介绍,该服务中心是根据2011年区人大2号议案由区政府投资建成,今年元月交付使用。盲文图书馆目前共有盲文图书864册,大字读本324册,期刊25种,有声读物318张,普通图书456册,包括文学、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类别。根据盲人读者的需求,江夏可与中国盲文图书馆交换盲文图书。

  据了解,该区现有5400余视力残疾人士,包括全盲、半盲、弱视三大类,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住在农村,没有条件看盲文书或使用电脑。

  记者昨日在盲文图书馆看到,墙边一排排橘红色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其中用牛皮纸制作的便是盲文书,每一本都比普通书籍厚不少。这里还有4台电脑,都配有阳光读屏软件和耳麦,两台一键式智能阅读机。

  唐维霞在书桌前坐下后,工作人员帮她找来上次没看完的《心理咨询基础》,她打开书,用手仔细触摸上面的盲文。唐维霞是一位按摩师,“我想多读点专业类的盲文书,但市面上买不到。十几年前,中国盲文出版社根据我的要求免费寄过书,不过太麻烦,就放弃了。现在有了盲文图书馆,太方便了。”

  邹建群告诉记者,该区懂盲文的盲人不多,一般来说,先天失明的盲人从小在盲校学习,才会“看”盲文书,而更多盲人选择在电脑上或通过收音机、MP3“听”书。

  昨日上午,50岁的盲人王平在朋友陪伴下也来到盲文图书馆。后天失明的王平曾经学习过盲文,但没学会,他到图书馆是想听听评书《杨家将》和中外名曲,“我家条件差没有电脑,区残联免费发给我们MP3,可以在这里把节目和小说带回家听。听完以后,下次再来请工作人员帮我换节目”。

  该馆有5名工作人员专门为盲人读者提供面对面朗读服务。

  在图书馆旁边,还有一间可容纳50人的“心目影院”,这是从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引进的公益项目。盲人“听”电影的同时,边上讲述人通过语言描述画面,目前有20多部电影可供选择。

  黑暗中60米路走了5分钟

  现场体验我省首个盲人体验区

  黑暗中60米路走了5分钟

  记者黄征

  昨日11时许,我和同事任勇在我省首个盲人体验区现场体验了一次,在完全黑暗的状态下,一段60米路程,两人摸索着走了5分多钟。

  这个盲人体验区,就设在江夏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为了让我们找到“失明”的感觉,工作人员小夏把我们送到体验区入口,关门之前她神秘地说:“你们只能用右手摸着墙往前走,里面会有惊喜。”

  按照小夏的要求,我和任勇一前一后,用右手扶着墙,任勇的左手搭在我的肩上。

  门在我们背后关上了,眼前一片黑暗。除了能感觉到右手边的一排“竹林”,我们什么都看不见。

  我们一边摸着墙体,一边小心翼翼地往前挪步。前面有什么?两个人步子很小,很慢,生怕走快了会摔倒。

  眼睛看不见,耳朵似乎变得灵敏起来。渐渐的,我们听到了小虫和鸟的鸣叫,远处还隐隐传来汽笛声。

  拐弯,走上一个斜坡,右手摸到一个环状物品,还有粗粗的缆绳,我说:“这个好像是救生圈,有五六个吧。”

  脚底的材质出现了两次变化,最初是硬地板,后来变成钢板,再上一个斜坡后,又仿佛站在席梦思上,两人走过去还有些摇晃,好像坐船一样。此时,耳边的汽笛声变大了。

  下了两次斜坡后,地面变平了,再拐弯,冷冷的墙上没有任何东西。

  继续往前走,我们先后摸到了两个键盘和两个算盘,然后是很长很长的墙面……

  摸到一扇门之后,工作人员从外面开了一条缝,这段奇特的旅程终于结束了。

  体验区只是两间经过改造的房间,体验者走过的直线距离只有60米。开灯之后,我从终点原路返回到起点,只花了不到30秒时间。

  区残联谢勇告诉我们,这个体验区是中国残联设计师周洋设计的,目前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有类似的体验馆,“体验区模拟了‘竹林’、‘草原’、‘上下船’等场景,我们希望中小学生、志愿者和社会人士通过这种体验,感同身受地体会一下,今后都能善待身边的盲人朋友”。

责编:邓小龙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