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汉正街商户深陷赊账漩涡 一商户被传欠款千万跑路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4-12-03 09:45 来源:
【字体:

  (长江商报)有商户因原料供应商催债,又拿不到客户回款,不得不歇业躲债

  服装经销商向服装厂商赊帐、服装厂商向面料商赊账、面料经销商向纺织厂商赊账、纺织厂商向原料提供方赊账……汉正街的服装产业链陷入了“赊账模式”,然而,只要其中一个环节的商户出现资金链“断血”,就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殃及其他商户。

  今年9月中上旬,本报刊发了“汉正街生意经”系列报道,其中《汉正街赊账成风,每到年底人心惶惶》的新闻,引起了汉正街商户的广泛共鸣。阳历新年将近,农历新年也不远,长年存在于汉正街的“赊账模式”是否有所改变?昨日,长江商报记者再次采访了汉正街的部分商户,发现时至今日,这一现状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迫于生意难做,仍然有不少商户陷入“客户欠我钱,我欠货物供应商钱”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商户因躲债不得不关门歇业的案例。

  一商户被传欠款千万跑路

  张兰(化名)是四川人,通过6年的打拼,如今在黄陂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拥有上百名员工。她还在汉正街租用了一间商铺,专门经营自家生产的衣服,并有较为稳定的客源和原料供应商。然而就在几天前,张兰却在汉正街“消失”了。

  昨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张兰位于汉正街的商铺采访,在她隔壁店面的员工小郑说:“我们已经有好多天都没有见到她,听说欠了上千万元跑路了。”

  小郑表示,前几天有一群凶神恶煞的年轻人将张兰店里的衣服全部拿走,张兰也没有来店里处理,“听说她欠了上千万元,大到布料,小到包装、盒饭,全都赊账,还有1.8万元的纸盒包装也赊着。”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到张兰拖欠债款的一位布料老板,他表示,张兰应该没有欠款上千万元,但估计百来万是有的,“她欠了我线钱4万元、棉料10多万元,加上布料总共差不多有个几十万元。”

  该布料老板透露,先前许多批发商还找到张兰家里,准备等她一旦没钱就拿房产抵债。对于张兰店铺里的衣服被拿走,布料老板一点都不惊讶,“以前就有商家欠款,被赊账的老板拿了400件衣服走了,就是为了抵押拖欠的债款。”

  不过,该老板强调,张兰并没有跑路,电话还能打得通,只是为了躲债藏了起来。

  产业链断裂被逼债关门

  昨日,长江商报记者拨通了张兰的手机号,电话里,她显得十分委屈,并称自己是被逼关掉了门面,“我是讲信誉的人,该还款的时候就会还,不是什么跑路了。”

  “今年生意难做,我的客户没有回款,自然没有钱还款。”张兰告诉记者,上游销售方拿了货没有卖出去,就没有钱回款,资金是一个流水账,哪一个点周转不灵,整个就会出现问题。

  记者发现,在汉正街,服装经销商向服装厂商赊帐、服装厂商向面料商赊账、面料经销商向纺织厂商赊账、纺织厂商向原料提供方赊账……这样的情况在服装行业屡见不鲜,已经成了“潜规则”,若发出的货没有收回钱,就会出现拖欠上游公司回款的现象。

  当长江商报记者追问张兰到底欠了多少钱、有多少供货商涉及其中时,她表示不愿多说。但据一位被欠货款的老板说,张兰欠了近20家批发商的钱。

  为何要把汉正街的门面关了?“产业链断了就算了,自己还被要债公司逼迫”,张兰十分愤慨地说道,要债公司隔三差五过来骚扰,掐电话线、拿衣服,什么都做得出来,“当时我说资金困难时,都和几个大客户协商了,慢慢地还款,可是要债公司还纠合一批小客户来要钱,非给他们个500元、1000元才肯走。”

  面对窘境,张兰对未来并没有失去信心,她说:“现在服装加工厂还在照常生产,只是门面关了,货物从厂里直接拖出去卖更加方便,自己也会成一单回一款。”

  不赊账无法维持生意

  吴馨(化名)来汉正街做生意十多年了,“只有三四成交易能拿到现金,六七成都是赊账的”。她说,赊账一般赊给熟悉的人,第一二次来要货的,因为不知底细不敢赊,一般要求给现金。对于所谓“熟悉的人”,吴馨解释为:一般有多次交易后就算熟悉了,其实也就是只知道名字和电话,多见过几次面而已。她坦言, 一旦客户赊账跑单,基本上连人影都找不到。

  “现在的竞争压力很大,各个商家都在抢客户,不赊账客户就不要货,我们也没有办法。”吴馨说,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原料上涨、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生意难做等现象,服装行业领域的“赊账模式”越演越烈,逐步蔓延到整个服装行业产业链。

  吴馨感到这样的经营模式虽没有保障,但也无可奈何,她说:“因为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在这个大环境中也要遵循这个大环境的规则,如果自己不让赊账就是将客户往外赶。”

  做服装生意多年的沈老板有自己的办法。他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赊账虽然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自己并没有吃大亏,“最多只跑过1万元的单,我心里有一本诚信名单,知道根底的人在‘白名单’上,不知道的就会经常催回款,也不会将大量的货给他们,因此亏得不多。”

  然而大多数商户表示,赊账做生意风险很大,一个单子的钱收不回来,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收入都赔进去了。

  探因

  电商冲击等原因致赊账成风

  赊账的经营模式不仅变相抬高了成本,而且一旦某个链条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加大企业风险,最后不利于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但这样的商业模式为何还依旧存在?

  湖北省服装商会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汉正街是武汉的老商圈,“讲信用”的老作风也依旧存在,所以商家会将账赊给客户。还有一个原因是如今电商冲击了实体店,无论淘宝还是其他网络平台,网络销售最火的就是服装鞋帽,已经是网购第一大种类。因此竞争力越大,客户资源就越难以抢占,所以用赊账的方式来吸引客户。

  “很多材料都必须赊账”,该商会负责人表示,武汉的面料相对于外地较贵,因为湖北面料生产厂家较薄弱,该产业缺失的情况由来已久,大部分面料都是外地供货,所以价格高,因此赊账不失为一个缓解资金压力的办法。

  该商会负责人坦言,没有完善的财务和合同方案也是一个问题,省商会将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有利模式,来改善湖北省服装行业大环境。

  服装企业老板纷纷传出失联、跑路等消息,是否意味着一批服装企业面临倒闭和破产,而服装业正在没落呢?

  武汉市服装商会李秘书长告诉记者,目前经济形势的确非常严峻,但是武汉市服装行业的总营业额还在上升,关门、跑单的也仅是个案,服装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汉正街管委会负责人朱玲萍认同此看法,她认为无论是赊账还是店铺关门的现象,都是一种市场经营常有的情况,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

  “这属于服装市场自我调整”,朱玲萍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行业内存在的赊账交易是商家均认可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经过一段时间调节产生的市场行为。到底是商家的休整还是真正的跑单需要清楚的界定,如果遇到不法分子趁机牟利,管委会将发挥监管作用,促进汉正街商业的有序发展。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