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探讨长江救援志愿队精神:诠释了大仁大爱
(武汉晚报)(记者张慧萍)昨天上午,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江汉区委主办,武汉市文明办、长江日报社承办的“长江救援志愿队精神价值研讨会”在江汉区委召开。政府、高校、文艺界、媒体等各界人士共同缅怀救人英雄陈忠贵,并就长江救援志愿队精神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弘扬路径,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长江救援队队员蔡从庆代表下水救人队员介绍“10·25救人”经过。64岁的陈忠贵在救起一人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下水救其他落水者,最终三名落水者获救,陈忠贵却魂归大江。现场参会人员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陈忠贵的敬意与惋惜。
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白石高度称赞长江救援志愿队表现出的志愿者精神。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在致辞中说,长江救援志愿队诠释了“大仁大爱、大义大勇”的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现代志愿精神,体现了武汉人“热情、善良、坚韧、执着的”性格特征,是对社会精神风尚的引领。
她说,公益性社会组织的成长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要把更多武汉人组织起来,发扬这种精神,赋予其当代特色,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大爱之城”。
部分与会专家发言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任剑涛:
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出崇高利他精神
长江救援志愿队对生命的守望体现出感人的平凡性, 是恻隐之心支持的对生命的热爱,是利他精神的自然流露,是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品质。长江救援志愿队精神从队员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到富有现代感的社会组织行为,从强烈的社会公民意识到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志愿队、媒体、政府部门上下齐心,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是整个社会的崇高。
武汉大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林曾:
升华了武汉码头文化的优点
长江救援志愿队把武汉码头文化中包容八方、热情、果敢等精神发挥到极致。一个志愿组织把码头文化升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难能可贵。武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培养社会组织对社会稳定发展有极重要意义,长江救援志愿队把武汉社会自理现代化推向了新水平。
武汉戏剧家协会主席、表演艺术家周锦堂:
以志愿队事迹为素材进行创作
武汉人骨子里善良、助人为乐,长江救援志愿队是武汉人风貌的典型代表。志愿队这么多年默默守望,救援生命,不求回报,体现了武汉人的价值取向和做人之道。作为文艺创作工作者,我们要尽快接触、熟悉志愿队的人和事,争取明年拿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的作品。
责编:夏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