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汪玉霞结束20年“流浪” 老通城5年欲开百家分号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1-02 09:30 来源:
【字体:

 

  图为百年老字号汪玉霞新开店面。见习记者杨少昆 摄

  (武汉晚报)“不是吃绿豆糕的季节,今天竟然有十来个顾客来点着要绿豆糕,看来,不分时令,老粉丝中意的就是老味道……”昨天,汪玉霞新门店负责人李太久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武汉老字号汪玉霞“休眠”了20年,开出的首家门店,人们真没有忘记它。

  去年12月下旬重出江湖的汪玉霞让人们再度聚焦武汉老字号。这个冬天,四季美、长生堂等老字号没有“猫冬”,动作频频,踏上了不同的复兴之路。

  汪玉霞20年来首开实体店

  “啧啧,京果、酥糖是那个味!”昨天,76岁的吴爹爹和老伴专门从武昌洪山广场坐地铁赶到汉口青年路楚天星座,来尝一尝原来花楼街汪玉霞的老味道。一进门,他们瞧见了烫金的字号、古色古香的牌匾还有店里的老照片。

  “90后”刘闵敏进店逛了一圈,买了桃酥和京果,她说是给外婆带的,自己买了块“水果之恋”面包。她坦言,不太了解汪玉霞,但听家里的老人提过。

  汪玉霞重开实体店,已经时隔20年。1995年,位于汉口花楼街的厂房拆迁,汪玉霞开始“流浪”。2002年,停产多年的“汪玉霞”改制。目前,汪玉霞食品工业公司由所属区经贸委托管,仅剩下一个壳子,“玉”字品牌以租赁的形式出租给4家民营公司生产销售。

  4家民营企业,一般都是过年过节生产一批“汪玉霞”产品,投放各大超市、卖场。开汪玉霞实体店的武汉玉虹食品公司,就是租赁汪玉霞品牌的这4家公司之一。

  四季美想做“速冻”又纠结

  新年来武汉走亲戚,想尝尝老字号汤包的刘鹏发现,武昌虎泉四季美悄然关门了。2013年6月,武昌虎泉购物广场里,四季美变身美食城,营业面积足有700多平方米,是其在武汉几家门店里最大的。“开了十五六个月吧。”附近商户说,味道不错,不知道为何关了。

  记者一路走访,武昌户部巷、汉口雪松路、黄陂广场这3家四季美还在照常营业。不过,还是以传统的面貌示人,并没有出现新的模式。

  四季美饮业公司拓展部负责人曾强很无奈。“闭店主要是因为租金、人工成本压力太大,不堪重负。”他说,除了租金、人力成本外,人才流失也是老字号面临的问题之一。“说实话,做汤包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一个师傅培养个两三年,结果很多另起炉灶了。”他说。

  曾强说,四季美打算回归江汉路,打造四季美总店。汤包的价格路线将走平民化,不会出现“天价”汤包,但如果顾客有需要,依然可以买得到蟹黄汤包等。此前,四季美最贵的蟹黄汤包,按级别,分别卖到了78元、380元一笼,要提前预订。

  “我们还打算走速冻的路子,但在公司内部有争议。”他坦言,老师傅们都坚持传统手艺,现做现吃。他们的顾虑是,速冻汤包难免会加入防止水分流失、面皮干裂的食品添加剂,虽然是国家允许的品种和剂量,但依然会影响口感。

  长生堂欲引资建“旗舰店”

  “试了试,还不错,蛮‘闪’的。”新年伊始,市民张薇薇在百步亭花园路的长生堂剪了个头,她惊喜的发现,老字号开出了社区分店,剪出的发型并不老气。

  昨天,记者在长生堂这家社区店看到,不少顾客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不乏“90后”。30岁出头的周菁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团购网上团的美发券,价格实惠,剪出来的发型端庄不失时尚,是她喜欢的“款”。

  长生堂总经理代芙蓉说,社区店开业以来,生意好得出乎意料。“而且,一半以上是年轻人。”她也感到意外,很多年轻人说看中的是师傅的过硬手艺,还有就是洗护产品看得到牌子,也放心些。

  代芙蓉告诉记者,目前,正引进外来资金,对方以品牌合作的方式加入进来,双方合作上马一个新的项目——春节后,在汉口菱角湖打造一家高端的旗舰店。

  “不走惯常的路子,我们准备主打‘修复’,包括修复受损的头发和皮肤,填补这块市场空白。”她信心满满地说。

  产权或成复兴最大阻碍

  武汉的老字号,即使多年不见面,仍留在市民心中,这份“挂念”或许就是老字号“最值钱”的法宝了。

  汪玉霞的“穿越”能否老少通吃,还需要等待市场的检验。开汪玉霞实体店的武汉玉虹食品公司负责人李太久说,家里三代人都是汪玉霞的老员工,对公司感情蛮深。下一步还会开出连锁店,但由于汪玉霞品牌被租给4家公司,不论是“内部”整合,还是外引资本,首先就会遇到品牌产权关系不明的问题。

  “股权不明晰,企业想做大,好难。”长生堂总经理代芙蓉也说,最近找了个投资方,对方知道我们的产权关系后,表示只跟我们进行品牌层面的合作,不涉及股权。她说,目前,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公司股权分散的问题。

  同样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四季美也存在股权分散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决策,难免“众口难调”。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姚伟钧认为,老字号的招牌是最大的财富,深厚的文化积淀,传统的手工技艺,让一批本土顾客一路追随至今。“首先要珍惜这块金字招牌。”他说,产权明晰是首位的,牌子乱了,在消费者心目中就难以形成统一、稳定、良好的形象。

  老通城扩张之路值得借鉴

  武汉市商务局服务业及老字号企业振兴处副处长吴明俊介绍,武汉官方“老字号”共57家,其中以传统商贸、服务业企业居多,而这类企业整体规模还较小,与年销售额上十亿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等比,体量太小。由于部分武汉老字号企业发展中仍面临改制不完全、人才、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困难,导致企业活力还待提升。

  此前,身陷困境的老通城俨然找到了好“婆家”。2013年,老通城通过商标转让的方式,被白云边集团收购,新成立的老通城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2亿元,一跃成为武汉最有钱的餐饮企业。

  白云边集团人士介绍,重组后的老通城将走连锁化发展模式,但不会模仿肯德基、必胜客这类西式快餐连锁店。“新生后的老通城从店堂装饰、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将具有浓厚的武汉地方文化特色,重组后的老通城将承载着展现武汉历史文化的重任。”

  老通城计划5年投入20亿,开设50-100家老通城连锁餐饮店,产品上作出相应调整,以更适合现代人的消费理念和习惯。老通城原来的“掌舵人”戴艺翔说,他现在正张罗着新店的筹备和扩张。“按照计划,老通城汉街店很快要开业。”戴艺翔透露,定位不会太“高大上”,依然是大众消费路线。

  记者孙珺

责编:夏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