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珞路铁路桥下设专用人行道 结束60年人车混行历史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1-23 10:57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 近日,长江大道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顺利竣工移交,投入使用。在既有京广铁路跨武珞路桥两侧路基下方,“顶推”出两个涵洞,作为人行和非机动车通道,结束近60年的人车混行历史。

  “卡脖子”路实现人车分流

  京广铁路跨武珞路桥位于长春观旁边,建于1956年,铁路桥下双向仅6个车道,而前后路段均有8个以上车道,车流行至此“卡脖子”路段时拥挤不堪,加上行人、非机动车也从桥下穿行,人车混行,险象环生。

  长江大道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取消了原有人行道,将路面拓宽为8车道,在既有铁路桥两侧的路基下方,“顶推”出两个涵洞,作为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通道。下穿京广铁路通道建成后,终结了此地段近60年来的人车混行历史,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大大缓解了长春观附近的交通压力。

  京广“大动脉”下顶出双洞

  中建三局负责此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下穿京广铁路立交工程是长江大道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京广线极为繁忙,允许施工时间极短,一周实际施工时间只有5小时,“只能在中午不跑车时,或是列车数量没那么密集时施工,每天最多给1小时”。此外,铁路桥下人车流量大、施工环境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大动脉运行畅通安全,中建三局指挥部通过反复评审论证,确定了最优施工方案,采用预制顶推法施工,即先预制好两个涵洞框架,再掏空路基,在既有铁路桥两侧将框架顶进去,“顶推”出两个洞,成为人行及非机动车通道。

  “架桥”确保列车正常行驶


  工程人员坦言,看似简单的两个洞,实际上之前要做大量工作。首先要在上方铁轨两侧各打10余根大桩,将京广线32米长的铁轨用大型钢棍挑起来,使其落在两侧的桩上,悬空期大约有3个月。“这相当于为京广线的铁轨搭了一座桥,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在实施挑轨作业时,铁轨上有100多人各司其职,有的负责拧螺丝,有的搬钢材,每一步都安排得非常细。“还得有专门人放哨,一旦在施工期间有铁路经过,我们会提前收到铁路部门的消息,就得提前撤,等车走了继续干。”

  趁势扩容地下管网

  虽然看上去只是多挖了两个洞,但实际上解决了诸多问题。据施工人员介绍,在两个涵洞地下处于市政管网的“咽喉”,而因这一区域管网已出现老化,且容量不够用,但一直担心开挖会造成此地段交通拥堵,没有机会进行扩容升级改造。

  此次利用长江大道改造,不仅解决了人车混行的交通问题,同时还进行了地下管网扩容,增加了通讯、电力、排水、自来水等100多孔市政管线。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