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新华社聚焦光谷社会管理 "三条线"打造小政府大社会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2-03 06:49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 记者肖娟)每天诞生6家企业、每天引来3位高层次人才圆创业梦、每年30%的高速增长……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素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正通过“管委会服务基层、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群众”三条线,打造“小政府、大社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光谷人”创业落户。昨日,新华社播发通讯《武汉“中国光谷”:“三条线”打造“小政府、大社会”》,聚焦东湖高新区社会管理新成就。

  报道详细解读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三条线”的具体做法:全员聘用制、园区贴身服务企业、街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展现出这些举措给光谷带来的活力,给企业带来的便利,给群众带来的温馨。

  正如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所说,光谷的创新发展关键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打破编制身份等壁垒,改革才能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才能激发全员的创新活力。对于企业和群众来说,只有在面对面的服务中,才能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

  全员聘用变“行政管理”为“公共服务”。自2011年起,东湖高新区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编制身份等壁垒,每年从高校招聘一批优秀青年,岗位竞聘,让聘用制“高材生”在合适的岗位上激发出工作热情。实行全员聘用制后,公务人员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能者上,庸者让”成为一种共识,达到“将最适合的人放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目的。在此基础上,东湖高新区大刀阔斧进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让企业真正享受到“被服务”的感觉。

  干部下沉园区给企业当“保姆”。光谷聚集着两万多家中小企业,为给他们搞好服务,东湖高新区将全域划分出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八大园区,把原来坐在机关里办公的干部“下放”到园区基层,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无论是吃饭出行,还是科技创新,企业服务局联合园区办公室专门建立企业问题数据库,搜集企业难题。2014年,东湖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8526亿元,同比增长31%,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综合排名已上升至第3位。实践证明,“保姆式”的服务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服务群众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尽量不让他们跑远路,用面对面的服务消除群众情感上的隔阂。村里改建便民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低保救助、劳动保障、准生证等一站式服务。按照“办事在街道,活动在社区”的原则,东湖高新区制定“街道服务百姓清单”,共分为16类31项,并通过便民服务大厅公示,确保居民可以就近办理各项事务。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