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司机舞高龙为家人祈福 用嘴顶起几十斤重的龙头
(楚天都市报) 前日中午,许攀拜完年回到村子,又马不停蹄赶到村广场上排练舞高龙,迎接正月十一第一场演出。
28岁的许攀是一位货车司机,也是蔡甸区大集街南湖村一组的舞龙高手。每到年关,他都会参加村里的舞高龙活动,一是为了活跃村里的过年气氛,二是为新年求个大吉大利、风调雨顺。
许攀赶到村广场,从村支书蒋太寿手中接过龙头,两手托起来掂了掂。“一年没玩了,要先试试重量,心里有底才能将力量发挥得恰到好处。”蒋太寿解释。
蔡甸区南湖高龙去年入选省级非遗。蒋太寿是南湖高龙的传承人。他鼓励许攀要练好口衔齿托这一招:用牙咬住碗口粗的木杆,用下颚和下齿顶起几十斤重的龙头,双手撒开,慢慢行走。
天空阴雨绵绵,还刮着风,许攀半蹲下身体,仰起头,慢慢地将木杆放进口中顶住。眼看龙头似乎就要倾倒,许攀晃动身体,保持住平衡,龙头稳稳地立住了(如图)。
许攀记得,孩童时代一进入腊月,全村男人都集中到村委会开始扎龙灯,每扎好一部分,小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挤上前观看,并拿在手里舞起来。龙头是高龙的核心部分,一个龙头的标准重量是56到58斤,不是每个人都能舞得起来的。许攀18岁时,为证明自己身强力壮是个男子汉,积极要求参加舞龙队。他试着举起龙头,眼看龙头就要被托起来了,一阵风吹来,龙头歪了,幸亏父亲在一旁护着,帮忙接住了龙头。多次试举之后,他才慢慢领会举龙头的诀窍:“不能用蛮力,要借用身体的巧劲:胯子一顶,肚子一挺,双手一举,龙头就起来了。”
10年来,许攀一直坚持参加舞龙队,如今已成为队里的骨干力量。
2005年,许攀借钱买了一辆小货车,成天在外跑运输。后来,结婚了有了孩子,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两年前,他换了一辆大货车,在蔡甸区内为一些工地运土,每天早晨5点出门,晚上8点前回家,“在家附近干活儿,心里踏实。”
“最开始舞龙是为了斗狠,后来是和大伙儿一起娱乐,再后来结婚生子后舞高龙是为家人、为自己祈福。”许攀说。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