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巴曙松之母:巴家三兄弟从小学读到大学没买过一双鞋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5-08 06:37 来源:
【字体:
    朱桂芳
  年龄 66岁
  职业 退休前为
  新洲区供销社职工

  (武汉晚报) 她有一张令人啧啧称赞的家庭成员情况表:长子巴曙松,著名经济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过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次子巴劲松,经济学博士后;三子巴祥松,经济学硕士。人们都说她有育儿秘诀,可她却说,我没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大道理给孩子们讲,“我只知道,做人要勤劳朴实。”

  昨天,武汉晚报记者走进位于新洲邾城的巴家。这是个街坊邻居称道不已的四世同堂大家庭,上慈下孝,老有所乐,少有所为,其乐融融。特别是提起巴家三个孩子,每个人名字里都有个“松”字,街坊邻居都夸奖,“巴家三棵松,棵棵郁郁葱葱”。

  “巴家三棵松,棵棵郁郁葱葱”

  巴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直到巴瑞林成为整个家族的第一个高中生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时代的原因,自己没有读书的机会,但朱桂芳认准了一个理,不管多苦多难,一定要让孩子们学文化,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巴曙松从小就聪明,在村里念小学,小学校长告诉朱桂芳夫妇,你家的巴曙松是“双脑袋”。可在当妈妈的眼里,儿子不仅有天分,更重要的是勤奋。

  当时,农村小学都是上早学。学生们到教室后,要依次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就像现在的签到一样。巴曙松暗暗对自己提出要求,每天都要第一个上学。每天天没亮,他就起早床去上学,而且从来不用父母叫,于是,巴曙松的名字总写在最前面。

  老大巴曙松的勤奋好学也激励了老二、老三,1996年,老二考上北京的研究生、老三考上北京的大学,巴家三兄弟在北京会了师。

  泛黄的布鞋记录深深母爱

  1991年,巴瑞林月工资90多块,朱桂芳月工资30多元,夫妻俩的微薄收入要赡养老人,还要供三个孩子读书,捉襟见肘可想而知。

  巴曙松读大四,想考研究生,但懂事的他知道家里的难处,不敢擅自报考。写信回家,信中一句“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打动了朱桂芳和丈夫的心。当妈的态度很坚决,“无论如何,我们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考研”。巴曙松不负父母厚望,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发展经济学一代宗师张培刚老先生的硕士研究生。

  采访中,武汉晚报记者还得知一件事,巴家三兄弟从小学读到大学,从来没有在外面买过一双鞋,他们穿的鞋,都是妈妈朱桂芳一针一线亲手做的布鞋。

  白天忙完工作忙家里,只有等孩子们都睡了,朱桂芳才有时间就着小灯一针一线的缝制,常常不知不觉就忙到半夜。如今,朱桂芳还保留着两双当年做的、还没来得及穿的新鞋,时隔多年,布鞋已经泛黄,可上面的每一个扣眼、每一个针脚都记录着一个母亲的心血。

  家风就四个字“勤劳朴实”

  朱桂芳和年已86岁的婆婆刘金桃相处融洽,婆媳俩一辈子没红过脸。朱桂芳和丈夫巴瑞林也从没有吵过嘴。“如果家庭氛围不好,孩子怎么能安心学习成长?”

  家庭的和睦、对老人的孝顺也让巴家的三个儿子有样学样。

  春节不管多忙,哪怕无法凑齐,三兄弟必须回新洲老家陪父母、奶奶过节。不管是在外地出差还是国外讲学,巴曙松跟妈妈、跟奶奶电话、视频聊天,不知不觉就是个把小时,别人眼里的经济学家,此刻一口新洲方言、家长里短。

  每年妈妈的生日、母亲节,不管朱桂芳自己记不记得,巴曙松兄弟仨从不马虎。去年母亲节,巴曙松发来信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母亲含辛茹苦的付出换来的。”这样的短信,让朱桂芳的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去年,央视的“家风”系列报道让大家印象深刻,当被问及自己家的家风,朱桂芳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想了半天还是那句话,“勤劳朴实”。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