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新洲发行小额创业贷 8年贷出2.5亿无人赖账不还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5-19 10:50 来源:
【字体:

(楚天都市报)昨日,新洲区个体户梅武祥,带着7万元现金来到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邾城支行,办完还款手续。此时,距他的贷款到期还有1个月。“2年前,政府的创业贷款帮我渡过难关,如今就该兑现承诺。”梅武祥说。

  据悉,自2008年起,和梅武祥一样,领到这笔创业贷款的市民已达4900多人,借贷金额达到2.5亿多元,但8年来,却无一例失信记录,每一笔贷款都被如期归还。

  雪中送炭5万元让冷饮店起死回生

  2001年,高保良夫妻俩双双从调料公司下岗后,租下一间小店面卖冷饮。2008年,由于资金周转不灵,冷饮店被迫歇业。

  2010年,高保良从亲戚朋友处借来10万余元,买下一家新店面,准备改行做儿童用品生意。但这间27平方米的店面几乎耗尽夫妻俩所有积蓄,店面装修费用和启动资金令二人一筹莫展。

  就在这时,高保良听说区里推出小额创业贷款,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表。一个月后,他顺利通过审核,拿到5万元的创业贷款。

  2011年,离贷款到期还有1个月,高保良便早早还上贷款。“这笔贷款是我的一个当公务员的亲戚给我作的担保,如果没有这笔贷款,今天的日子我们是想也不敢想的。于情于理,这笔贷款我都要及时归还。”

  2012年5月,高保良再次申请5万元贷款,如今他的儿童用品店已步入正轨,女儿毕业后也在店里帮忙。

  贷款解困下岗夫妻成创业典型

  2010年,家住新洲区辛冲镇辛冲社区的徐鸿刚下岗后,东借西凑10万余元资金,改造好店面,准备做粮油日杂生意。

  但进货资金却让他头疼不已,“改造店面的时候,几乎找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这会儿再也不好意思开口了。”2011年5月,听社区领导推荐了区里的创业贷款,徐鸿刚立马填表申请5万元贷款。

  有了这笔贷款,徐鸿刚出去打货也有了底气。两年的功夫,徐鸿刚的粮油日杂店生意蒸蒸日上,除了夫妻俩,生意忙时,还得请两三个帮工。2013年4月底,他便早早来到银行还了贷款。

  如今,徐鸿刚还在店里创立村邮站,村民们不仅可以在村邮站完成水电费等自费代收代缴,还可以购买火车、飞机票。徐鸿刚由此成为社区里的创业典型。

  贷款发放2.5亿尚未出现失信记录

  2008年,新洲区相关部门联手推出措施:该区科技工作者、下岗失业人员等七类人群,若创业成为个体户或经营小微企业,均可申请小额创业贴息贷款。该项贷款由政府贴息,贷款期限为两年,到期归还。

  8年来,单笔贷款最高限额已从最初的2万元增至7万元,发放出4810笔贷款共计2.5亿多元。但创业者们守信还款,到期还款率达到100%。

  在新洲区社区就业和社保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刘胜桥看来,这主要得益于一套完善的制度设计。刘胜桥介绍,除了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创业者进行审核外,该项贷款主要以担保人信誉作抵押,担保人不仅得有稳定工作,还必须确保在银行无不诚信记录。在审核贷款人信用记录同时,区财政局也会对担保人资格进行审核。若贷款人欠债不还,不仅会直接从担保人的工资里扣除贷款,还会损害贷款人信用记录。“这样贷款就不只是一个人的事,贷款人与担保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也会有助于其按时还款。”

  据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邾城支行行长涂克科介绍,8年来,政府共贴息达3000多万,直接扶持4900人创业,吸纳带动24500人就业,贷款增值率达到1.1倍。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