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全明: 在和谐大道上不断走下去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6-07 06:49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新世纪,我国提出了要建设人与人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其实这是继承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的一种理想境界的治世目标。”昨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全明做客由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举办的第77期市民大讲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和谐”进行解读。

    这是市委宣传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讲活动之一。

    古人说的“天下一家,中国一人”,

    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科学、简洁的表达

    在中华文明史上,我国古代早就有提倡“和谐”的传统。

    张全明说,中国传统美德就是倡导人际和谐,并把和谐作为百姓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可靠保证。古人早说过“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这其实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最科学、最简洁的表达。有学者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更是典型地反映了和谐社会的传统精神,确保了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的绵延不绝。

    张全明说,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正是充分汲取了传统道德中的和谐思想,才能顺利推进,成功实践。

    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今天所倡导或追求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美谐和的社会。要达到这样的一种“和谐”境界,其实现途径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社会系统的和谐,及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这其中,个人身心的和谐是指个人自身不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能够心平气和,而人与人和谐的实质在于:当你为自己着想时也应为他人着想,共赢就是和谐。

    张全明认为,上述各种和谐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就是最典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持续了数千年而仍然能够持续发展。土壤退化、土地沙化、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都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人类要理性地善待自然、要节制人类对自然无限攫取的贪婪心态,以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

    张全明说,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发展仍然会面临着诸多矛盾,因此,我们应该在和谐大道上不断走下去,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蓝图,自觉承担起持续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使我国的和谐社会不断完善、更加完美。

责编:王凯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