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 请别忘记那些无偿献血的英雄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6-10 04:29 来源:
【字体:

  (长江日报)血液不能制造,而是来自献血者一次次无私地挽臂献血,汇集成人间大爱,让生命脱离危险。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为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确定的主题是“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向最可爱的人道一声感谢。

  刘源、郭珍玲、刘明明:江城第一“热血家庭”

  刘源,是家庭中最早参与献血的人。刘源是武汉市信访局公务员,早在1977年在部队服役时,他就第一次参加了献血,转业到武汉后,他也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活动。

  1998年,武汉街头出现了第一辆献血车。那时候献血还是挺稀罕的事,刘源担心万一献血车上没人去献血可不行,作为党员,又是公务员,他认为自己应该积极参加,从此开始无偿献血。

  1999年2月,刚刚入伍的儿子刘明明和父亲一样,在部队第一次献了血,然后给父母寄回了第一封家书:“妈妈,部队号召献血,有人很害怕,我第一个就报了名。爸爸献血很多次了,没什么好怕的。”

  儿子的家书给了妈妈郭珍玲很大的勇气,那年的“六一”儿童节,郭珍玲也挽起袖子开始了第一次献血。

  从此以后,一家三口养成了每年献血的习惯。近40年来,刘源一家三口的献血总量大约相当于20个人全身血量的总和。他们无偿捐献的血液,可以挽救近400名病人的生命。他们获得的献血证高达100多本,献血日记就写下了两大本。

  宗晓斌:志愿服务带动他人献血

  宗晓斌是武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名誉队长,是一名职业网络编辑,网络人称:兵哥哥。自1998年起参与无偿献血,献血超过100次。连续 3 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被国家卫生计生委授予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志愿者。

  他不仅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服务,他还参与造血干细胞捐赠宣传、器官遗体捐献宣传及白血病重症患儿救助等社会公益项目,参与武汉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组织网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互动交流,在武汉大学举办抗战摄影展,多次策划实施大型志愿者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和队友们到献血车上为献血者做陪护安抚服务。

  他以自身行动感召网友关注社会公益行动,并逐渐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为武汉青年志愿者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他常说,“献一袋血就能救一条命,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值的了。”在他的带动下,武汉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成为无偿献血最忠实的支持者。

  李梦涛:感恩母亲获救成献血牛人

  李梦涛是武汉汽配城的经营户。在武汉,除了家,李梦涛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武汉血液中心。他平时一般会忙到深夜转钟,但熬夜有可能使转氨酶指标异常。因此准备献血的时候,他会在头两天早早休息,并选择花卷、绿豆汤等清淡饮食作为早餐。

  汽配城负责人说:“李梦涛是我们这里的名人,在他的带动下,汽配城成了献血大户。”

  献血,成了李梦涛生活的一部分,也改变了他的生活。因为献血,客户都认为他诚信可靠,他的生意也格外顺利。2012年,他用100次献血迎接儿子的降生。2013年,他成了央视公益广告的主角。在他的胸前,总佩戴着一枚“生命”徽章,那是2008年“世界献血者日”,他在献血现场得到的纪念品。

  李梦涛的献血初衷,源于母亲的一次重病。1996年,他的母亲进行子宫肌瘤手术,急需1600毫升鲜血。幸好当时血库库存充足,手术完后,母亲很快就康复了。这次经历让李梦涛深刻感受到血液对生命的重要:“假如大家都不献血,我母亲可能早就没了。”

  杨家宏:缓解用血紧张的带头大哥

  杨家宏是武汉血液中心监察科科长。杨家宏第一次献血是在大学期间。那是2002年的冬天,武汉血液中心献血车开进了学校,停靠在杨家宏所住的学生公寓门口。杨家宏看有不少同学前往咨询、献血,心里很受触动,于是决定积极参与献血。

  来到武汉血液中心后,献血更是得到了延续,他不仅参加全血捐献,更参加血小板捐献。定期无偿献血者是他的标签,每当冬季和夏季血液紧缺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义不容辞地捐献血液。时至今日,杨家宏早已将无偿献血转化为自己生活中的习惯。

  杨家宏至今捐献全血8次2800毫升,血小板16次30个治疗量,因为出众的表现,他于2008-2009年度、2012-2013年度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以及1998至2010年湖北省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