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非遗文化节”拉开大幕 138位高手比赛煨排骨藕汤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6-11 07:51 来源:
【字体:

评委正在品尝选手们所煨的汤。

选手们正在煨汤。

(武汉晚报)武汉人出了名的爱喝汤,饭前先来一碗热腾腾的排骨藕汤,舌尖暖到心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昨天下午,江汉区第二届“非遗文化节”开幕,138位民间厨艺高手现场生火“PK”煨藕汤技艺。

    活动现场,13个赛区的选手们用的水、食材,均由省级非遗传承人喻少林所在的望旺煨汤饮食公司严格把关,每个赛区都有食品卫生安全巡视员。医疗服务站还请来了市三医院烫伤科的专家坐镇。

    下午4点半大赛开始,138个瓦罐吊子同时架起、138个蜂窝煤炉同时点燃……选手从70多岁的老人,到90后学生,各自大展身手。在等待汤慢火熬制的过程中,喻少林向参赛选手分步骤传授煨汤技艺。夜幕降临,汤正飘香,劳模、特困户、农民工及前来观光的市民,品尝了现场精心熬制的138罐热气腾腾的排骨藕汤。

    在武汉市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节”期间,江汉区还将持续上演系列精彩的非遗活动。

  非遗传人传授煨汤技艺 食材是关键 先炒早放盐 

  喻少林的父亲喻凤山,昔日曾是小桃园煨汤馆的大师傅,但凡老一辈领导人来汉,总少不了他一展绝活。小桃园煨汤技艺成为湖北省非遗项目,喻少林也成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人。昨天,他向武汉晚报记者介绍起煨排骨藕汤的几大讲究。

    首先,原料要考究。“不管是煨汤还是做菜,第一位的,就是用料。”喻少林介绍,目前武汉市场上的藕大致分三种:身上带铁锈斑的洲藕、黄陂和孝感产的三节小毛藕,以及杂交藕。“洲藕最好,香、糯、粉,藕丝又长又浓,但目前市场上已经比较少见,不少老街坊还能辨认得出;三节小毛藕尽量挑选汁白水分多的,也一般都能煨粉;而杂交藕产量大,偏粗壮,不少都煨不烂。”

    “猪肉也讲究。如果是旧时一年出栏的猪,得煨上四五个小时,但如今市面上三五个月出栏的猪肉,则两个多小时就煨烂了。”喻少林说,质量上乘的猪肉,更能熬得有嚼劲、有回味,达到“酥而不烂,烂而不垮”的境界。

    其次,放盐的时间有讲究。煨汤前,为了去除肉腥味,可迅速焯个水。然后,把炒锅旺火烧热,放入熟猪油、姜块和排骨翻炒至排骨变色,再加入精盐用适量料酒炒至出香。而后放水,大火烧开,中火煨至汤汁变乳白色,排骨六成熟时,加入藕块,再用中小火煨至藕粉肉烂汤香,加入少量味精。装钵时撒一点白胡椒和葱花,地道的湖北风味排骨藕汤就成了。

    “一些人煨汤都爱先炒熟,加水后再放盐,这样就晚了,盐已经吃不进肉里去了。盐放得合适,煨出来的汤就香浓合宜,还有点回甘。”喻少林特别提醒,“煨藕汤时还应尽量少用铁的器具,尤其少用铁勺去翻搅,不然汤汁容易变黑。”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