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接纳增多的城市垃圾 专家:可建立“补偿”机制
(长江日报 记者蒋太旭 李晓萌 唐煜)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让农田变荒地,纸品厂垃圾入侵猫子山,为农户提供沼液的管道成了生猪养殖场偷排粪水工具……昨日,电视问政第五场聚焦“城乡生态环境如何标本兼治”,一个个视频镜头揭示的乡村生活环境、农田、河流、池塘受污染的现状,触目惊心,山清水秀的乡下农村正遭受大型养殖场、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的污染。
一位读者在电视问政后对记者说: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城市转型和发展,中心城区大大小小的工厂外迁到新城区了,他们在向当地排放污染;每天产生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也被运至新城区“消化”和处理,还有那些大型养鸡场,生猪、奶牛养殖场,它们在每天为城市居民提供成千上万吨蛋肉供应时,却很少人有想到,这些动辄饲养成千上万头的猪牛的养殖场,每天所产生大量的粪便垃圾和污水,也被乡村接纳了。如今位于新城区的乡村,已成为中心城区垃圾和废弃物的“接纳”场地。这位读者提出,在相关部门加强企业违法排污整治、监管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补偿”机制,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立“补偿”机制,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
电视问政结束后,记者连线市环保局局长丁雨,他介绍,据全国统计,全国农业污染排放已占到半壁江山。相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相关规定却比较滞后,比如《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1日起才正式施行。他认为,当前亟待改变环境治理的二元结构,即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他举例说,像电视问政中曝光的片子,有些规模并不大,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年出栏500头以上成规模的养猪场纳入环保监管,但对于准养区非规模化的养殖散户的监管尚缺明确规定。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问政现场点评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国华。他认为,很明显,城市生活垃圾侵害了乡村利益,依据物权法和环境保护法,应建立“补偿”机制,同时要严格城市规划,通过优化产业、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加大处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保护好乡村环境。另一方面,造成这种现状也与乡村干部环保意识不强,和老百姓对环保认知不够密切相关。王国华认为,“补偿”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污染严峻的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有优秀文化的引领,让人们自觉自律地爱护自己的环境,保护自己的家园。
丁雨提出自己对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思考。他说,农村的畜禽养殖污染不同于工业污染,这些污染物通俗地说大多都是有机物质,是完全可以综合利用的,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应该更多地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方式,把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等变成有机肥,在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中消纳,这样也可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一举两得。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还是要优化布局,注重统筹规划,减少零散分布,集中规模经营,布点要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使畜禽养殖的污染量和土地消纳能力相匹配。
副市长刘立勇在问政现场回应:保护农村环境,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还要标本兼治。我市400多座规模化的养殖场,已有200座环保达标。下一步,应急和谋远的措施有四点:一是摸清底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要深入到企业,把底数摸清,把整治任务清单拿出来。二是要分类处置,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思路,一区一策,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三是要政策引导,对骨干的菜篮子工程,财政要扶持,还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多投入,搞好综合利用,提升治污水平。四是要严格监管,各部门要联动执法,促使这些企业排污尽快达标。
责编:肖满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