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暑期衔接班” 到底上还是不上?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7-26 06:50 来源:
【字体:

  (武汉晨报 记者向洁 杨枫)一家长带着孩子咨询幼小衔接班事宜。

记者李子云 摄

  这个暑假,教育部一道“禁补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本为给孩子们“松绑”。然而,现实却有太多事与愿违,考虑到大人上班孩子无人照管,考虑到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提前起跑,考虑到怕开学分班考吃亏……大大小小的孩子还是被家长“赶”进了衔接班。

  【典型事例】

  “心塞妈”为伢报衔接班

  最近家住江汉区单洞社区的6岁小丫果果烦透了。果妈告诉记者,放假后,奶奶带着果果的堂弟从老家来武汉度假,起初果果很开心,偶尔还可以耍耍“姐姐”的威风。前几天,大家一起去逛超市,她给姐弟俩买了两样小玩具。结账时,外甥一口气算出总价,这令果妈感到很惊讶,接着她又出了几道百以内的口算题,外甥都一一算出。“加减法不算什么,他连乘法都会。”奶奶对孙子的表现一点都不意外。老人接下来的话更是令她心塞,说小儿媳妇虽说学历不高,但教伢很有一套。“看多了真心烦,干脆给姑娘报了个幼小衔接班。”果妈表示两孩一对比她再也稳不住了。

  【记者探访】

  衔接班课程无统一标准

  记者探访了7家培优机构发现,绝大多数衔接班的课程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幼升小衔接班为例,大多数班都在使用自编教材。语文课程多是认字、拼音,数学方面则多是计算、思维能力训练、图形认知等。因培训机构各衔接班的设置多种多样,收费因此也有所不同,一科十几节课从八九百元至一千五六百元不等。而价格最贵的是“一对一”培训,价格在一课时100元~120元左右。

  【不上衔接】

  “白纸小丫”开学一天哭一场

  “衔接班有没有必要上不好说,可像拼音、写字、10以内口算的内容还是有必要让孩子熟悉一下。”言及幼小衔接问题,作为过来人的周女士讲述了自家“白纸小丫”的亲历。

  “就说拼音吧,班上绝大多数孩子都学过,而姑娘这方面就是一张白纸,拼读、听写倍感吃力。看到别的伢天天拿满分,得红旗,自己的伢总是甩尾,哪还淡定得起来?”在老师的强调下,周女士不得不亲自给女儿“开小灶”,主要是拼读、听写,突然的加压令女儿有些无措,每天差不多哭一场。这种紧张的气氛差不多持续了个把月,搞得老公都说她是“虐心娘”。

  不过,一个月后,“白纸小丫”慢慢适应了老师的教学。

  【上了衔接】

  班主任反评“静不下心”

  家住水果湖的胡女士,在儿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课程。进入小学,胡女士发现,儿子总是跟自己抱怨“老师讲课的内容很枯燥”、“没意思”。跟班主任进行沟通时,才了解到班主任对孩子的评价是“学习静不下心”。“他上衔接班的时候,学习态度还是很认真的,怎么一上学反而不耐心了?”胡女士很疑惑。

  【专家观点】

  衔接不是抢跑的代名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范先佐认为,一说到衔接班,总会给人一种紧迫感,为什么呢?因为“衔接”近乎成了“抢跑”的代名词,幼儿抢学小学知识,小学生抢学初中知识,初中生抢学高中知识,“衔接”一词被狭隘化、功利化。孩子从一个学段上升到另一个学段,除了知识方面的衔接,更需要其他方面的衔接引导,如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生活节奏。最后,想再强调一句:抢跑并不等于能跑到目的地,快人一步并不意味着胜利。

  【名师支招】

  衔接的“内核”是心理和习惯

  不上衔接班怕孩子跟不上,上了衔接班又怕孩子开学后不好好吃“正餐”。那么,衔接教育到底该做什么?

  记者昨日采访了武汉常青实验小学“姜佩伶德育工作室”负责人姜佩伶。姜佩伶认为,从长远意义来看,衔接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心理和习惯。从心理上来说,无论是幼升小,还是小升初,抑或初升高,孩子都将面对一个身份的转换,以及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氛围带来的不适感。这个时候,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遇到困难鼓励为主。从习惯上来说,主要是让孩子养成良好、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特别是幼升小的孩子,家长不妨利用暑假通过一张学习计划表和一张积分榜对孩子加以引导。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