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小伙帮你玩出花样 驾车开手机客串道路检测员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8-27 07:4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以互联网手段改造传统行业,中国和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85后武汉小伙田雨有个大胆的想法:用智能手机传感器捕捉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颠簸产生的震动,以此反推出马路的平整程度,从而及时判断哪些道路需要维修养护。他和他的小伙伴们用两年时间把这个设想变成成熟技术,成立公司开始进军国内道路检测市场。届时,普通人驾车时打开手机就能“客串”道路检测员。

    回武汉探亲时“颠出”创业冲动

    1985年出生的田雨是武汉人,2008年他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普渡大学工程学院。在美国,田雨结识了另外两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吴若希和彭喆,三位“工科男”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

    2011年田雨回汉探亲。当时正值武汉二环线贯通前夕,田雨从位于汉口火车站附近的住所前往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沿途经过的发展大道、徐东大街等路段道路破损严重,导致车辆只能低速行驶,遇早晚高峰即造成堵车。

    田雨在美国主修道路检测、养护专业,武汉的状况给他带来很大触动。他对比发现,在美国,政府除了新建马路还重视通过对现有道路的维修养护来改善交通状况。修老路比建新路更需要科学的规划,“道路破损到什么程度才修”、“哪一段路需要先修”,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后再施工就能把对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

    “摸清道路质量状况是我的专长,我们能不能以此为切入点回国创业?”田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另外两名小伙伴,三人决定组成创业团队。

    对话>>>

    田雨:创业是做有意思的事情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创业而不是就业?

    田雨:对我来说创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和其他两位团队成员生活在不同城市,利用周末聚在一起,根据各自的专长讨论设计方案,一起上路测试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很开心。一起做开心的事情,还能创造财富,这大概就是互联网创业的魅力所在。

    记者:为什么不在美国实现你的设想?

    田雨:互联网是无国界的,中国和其它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中国的用户群数量更大,更容易形成规模。互联网的优势在于更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有没有考虑过会失败?

    田雨:有过。我们意识到,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不是说技术先进就一定会有市场。但我们首先认为行业发展趋势一定会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如果失败有可能是选择进入的时机不成熟。失败对创业者是更宝贵的财富,为了团队共同的目标我们愿意坚持。    (记者熊琳晖)

    核心团队在美国完成技术研发

    2013年,田雨回国在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注册成立了武汉景行致远科技有限公司,三名创始人筹集了近100万元投入研发。彼时,田雨三人尚在美国不同的研究机构工作,他们利用周末聚到一起讨论产品设计思路。

    “在确定产品形态上我们产生了不小的争执。”田雨说,传统的道路检测手段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测量,费时费力;一种是利用激光仪器测量,成本高昂。团队成员彭喆的设想是开发一款成本更低的仪器来开拓市场。田雨则大胆提出,利用现有的智能手机部分功能获取信息,反推路面状态。

    田雨发现,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有陀螺仪、水平仪等传感器,它们能收集手机用户行走时产生的震动、位移等数据,推算出人体的运动量,最直观的例子是现在手机可以当作计步器来使用。“手机同样可以记录汽车的‘运动’数据,这样一来客户就不需要新购买设备。不仅如此,手机还能记录下哪一段路通过的车辆较多,进而确定哪段路需要先修。”

    一部手机、一台车,田雨团队开始在美国进行技术研发。他们邀请10多名在美国的华人留学生加入实验队伍,把每台车上手机记录下的数据与道路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后形成一套完整的算法软件。

    该系统在美国试运行的优秀表现,使美国印第安纳州交通局高级研究员惊叹:这将为整个道路检测行业带来革命。

    今年下半年率先引入国内市场

    田雨介绍,该公司核心产品“智能道路监测和网级公路管理系统”目前已研发完成。“如果有100台车安装了这套系统,一个月下来全市路网就能被检测100次。这100台车不需要道路养护部门专门安排设备和人手,出租车、公交车都能承担。”

    极具创意的想法和过硬的技术实力使该项目成为我市创业计划重点扶持对象。据了解,去年以来,景行致远已获得湖北科技支撑计划、武汉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项目等3项支持。昨日,田雨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年下半年,他会回国致力于推进系统在武汉路网进行试运行,并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记者 熊琳晖)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