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成绩优秀 学校出招单设“一个人的教室”
兵兵在班上坐最后一排。记者杨涛 摄 9岁的兵兵(化名)自小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症,但令人称奇的是,孩子成绩优良,甚至能够读懂大学医疗专业的传染病学教材。 由于较一般孩子更为调皮好动,兵兵爸爸放弃工作,全职守在教室陪读。但昨天,兵兵班上的部分同学家长还是联名到学校与校领导协商:为了不受兵兵的影响,希望将自己孩子转班学习。 为保证兵兵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昨天,其就读的武汉积玉桥学校领导决定,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为兵兵单独教学,而其他科目依然在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我们将把更多的关注点倾注在兵兵身上,把他的情况作为教育中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该校祝正洲校长说。 父亲说 兵兵从小好动 兵兵的父母都是来汉务工人员。 “孩子出生不久,我们就发现他有多动的倾向。”爸爸张军(化名)说,夫妻俩抱着孩子去了很多医院,也做了诸如磁共振、心电图、脑电图、染色体甚至干细胞移植等很多治疗检查,被初步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四处求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治疗费用则高达十几万元。 张军和妻子最初在武昌开了一家小旅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加好动,为了照顾兵兵,张军只好将旅馆关掉。“上学前兵兵总是喜欢玩电脑、或者随便跑到客人房间里调皮捣蛋,上学后我必须陪读。” 2013年9月,兵兵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由于他好动,几所学校都不愿意接收。祝正洲知道此事后,为了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安排兵兵入校就读。 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见到兵兵时,他正在学校单独安排的教室中进行一对一上课,但孩子不太愿意坐在板凳上,整个过程中他都异常活跃。见到记者手持相机,他好奇地上前询问,并尝试摆弄。小家伙的理解能力很强,时间不长,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拍摄照片了。而爸爸张军就坐在教室外看着儿子。 “你是记者,你有记者证吗?不拿出记者证我不接受采访。”兵兵相比于其他孩子要懂得多。 老师说 情况好转 但仍影响教学秩序 对于兵兵的好动,老师们也有些无奈。 教过兵兵的褚玉娟老师表示:“说实话,我们都很同情兵兵和他的爸爸,谁家有这样一个孩子,都需要付出更多地精力。但作为老师,我们要对所有的孩子负责。” 老师们说,兵兵的自控能力不强。一年级上课时,他总乱喊乱叫,比如老师让孩子们轮流回答一个问题,兵兵总是大叫着回答,完全不讲秩序。有时候,他还故意和老师作对,比如老师教育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父母啊”,孩子们的正确回答应该是“是的”,但兵兵总是大声喊叫“不是”。 到了二年级,兵兵的情况有所好转,喊叫的情况变少了,课堂上更多地看课外书,但是依然有时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动作。“昨天上午,兵兵有一个向前踢的动作,所幸被他爸爸拉住。”一名老师说。 “医生说孩子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好转,到了成年后就会完全消失,但是现在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间,不能上学怎么办?”张军想让兵兵受到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 老师们都说,兵兵有受教育的权利,但老是这样下去,精力和时间都花在维护教学秩序上,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自己孩子和兵兵同班。 其他家长说 我们的孩子 也有受教育的权利 昨天上午,数名家长一起找校长祝正洲“讨说法”。家长们认为,兵兵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学习。 一位李姓家长说:“首先,我们同情兵兵,他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我们的孩子,也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影响了我们的孩子。”她最近发现自己孩子上课也跟兵兵学,和老师唱反调,有时候也喜欢大喊大叫。 爸爸张军也很无奈:“说实话,我们也不想影响其他人,我也不想每天这样陪读,如今只有我老婆上班,月收入仅为2000元,所有的花销都是靠以前做生意攒下来的一点钱。”张军说,作为父亲,他能做的就是每天拉着孩子的手,不让他乱动乱叫。万一不行,就赶紧拉着他从教室出来,尽量不让孩子影响到其他人。 张军说,兵兵除了好动外,其实智力并不差。在医院检测,智力比一般的孩子还要高一些。“孩子对医学很感兴趣,到图书馆专门要看传染病学的图书,并能够理解记忆。”令张军欣慰的是,孩子在上学期的数学考试中,不到20分钟就全部完成试卷,并且得了98分。 学校说 兵兵情况特殊 作为课题研究 面对特殊的兵兵,祝正洲也觉得棘手。 “他们双方说得都有道理。”祝正洲说,兵兵有受教育的权利,其他孩子一样有。面对家长们的集体“请愿”,他只能好言相劝,请家长们体谅,还为兵兵特设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祝正洲算了一笔账,为了让兵兵能够更好地学习,他每月大致需要向3名参与一对一教学的老师增加500元的津贴,而这笔钱由学校承担。祝正洲坚持爱能够创造奇迹:“试想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去教育?对于这样的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学校一方面需要摸索出对症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大家都不能放弃。我们会将把兵兵教好,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真正为以后类似的学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出主意 好动却聪明的兵兵到底该怎样教育?目前,我国患有多动症、自闭症的儿童不在少数,他们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在校又会影响到其他孩子。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教育经验或看法,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电话027-82333333,让大家一起出主意,如何使兵兵接受更好的教育,如何让兵兵度过更美好的校园时光。 责编:龚晓菲
|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