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博士郝晓光首创竖版地图颠覆“世界观”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9-12 09:02 来源: 武汉晚报
【字体:

  “北极合作大会”上月底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中国以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的身份,派代表参会。

    北极离我们有多远?

    作为新编世界地图的主编,中科院武汉测地所研究员郝晓光博士昨天在给武汉晚报记者看了两张对比图后,解释说,多家媒体在报道北极会议的新闻中采用的地图,是传统的世界地图,也就是国人习以为常的横版亚太版世界地图。他指出,在关于北极的表达上,传统世界地图有3个致命弱点:图上没有北极点、看不到环北极国家在北极周围形成的环状、无法表达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与北极的地理关系。而他以新编世界地图为底图制作的“北极竞争态势图”,完美解决了这3个问题。

    竖着看世界

    南极是一只开屏孔雀

    与传统世界地图“横着看世界”不同,郝晓光首创的世界地图想要人们“竖着看世界”,因为这样看到的世界更真实。

    他举了个例子,传统世界地图让很多人误以为,中美之间的航空线是要飞越太平洋的,甚至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出现这样浪漫但错误的常识。而实际上,目前国航开通的北京直飞纽约的航线,是向北穿越北冰洋,而非向东穿越太平洋。因为据测算,经太平洋航线是1.9万公里;而经北冰洋仅1.1万公里,航程相差8000公里!

    传统的世界地图通行的有两种版本,一个东半球版,一个西半球版。我国通行的“东半球版”世界地图,其最初模本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4年绘制,距今已400多年。通过北京到纽约的航空线可以发现,传统地图传递给我们的有些信息与现实完全不符!

    而郝晓光决定把横着的世界地图竖起来,以便更真实地认识世界,则始于1996年他在南极参加的越冬考察。

    测绘专业出身的郝晓光告诉记者,没到南极之前,他就知道传统世界地图在南极的表达上是有缺陷的,地图上的南极洲的面积比实际要大。至于大多少,他没去测算。到了南极之后,他才发现,地图上的南极洲是澳大利亚的3.8倍,而实际只有1.8倍。他乘坐的南极科考船的往返行程是一个环形,而在传统的地图上则显示的是一个不规则的“8”字。执着的科学精神不允许郝晓光忍受这种表达缺陷,他决定重新设计世界地图。

    2000年,郝晓光开始动手编制新版世界地图。两年后,他完成了以东、西、南、北4个半球为主导的《系列世界地图》。这4版世界地图对于读者观察世界各有作用:西半球版(美洲版)适用于时区研究、东半球版(亚太版)适用于航海、南半球版适用于南极科考、北半球版适用于航空。 

    在未获准正式出版前,新编《系列世界地图》就已开始内部流传,并在航空航天、科学考察、军事等领域均得到应用。

    去年9月19日,新编《系列世界地图》首次以“东西南北”全套的形式公开出版,一次就印了8万套。这意味着使用了400多年的横版地图不再“一统天下”。在新版的南半球版地图上,可以发现,在传统地图中以一张不规则白块出现的南极,原来是一只正“开着屏的美丽孔雀”。

    美国在中国的东边?

    错,在北边

    昨天,在他的办公室,用电脑鼠标点开他编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郝晓光再次提到了两个存在于中国人印象中的常识误区:美国在中国的北边,而不是东边;中国和美国之间隔着北冰洋,而不是太平洋。你别不服气,他这个答案是被中国有关权威部门认可了的。

    郝晓光的办公室至今保存着有关方面给他出具的一份证明,这份证明就与这两个常识误区有关。

    郝晓光透露,在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一次设计研讨会上,一位知名专家提出的设计方案,依据的是传统横版世界地图。这一方案覆盖范围自国界起向东大大延伸、而向北却并未延伸,虽然能够满足“太平洋方向的战略需求”,却完全忽略了“北冰洋方向的战略需求”。一旦有导弹来袭,挂在太平洋上空的卫星,肯定比挂在北极附近的卫星更晚看到:穿越北冰洋,明显比穿越太平洋近啊!

    郝晓光不顾老专家的面子,站起来反驳,建议二代北斗导航系统的设计覆盖范围向北扩展。 

    有关部门及时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规划了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案。

    为此,有关部门专门给郝晓光出具了这样一份应用证明:“新编《系列世界地图》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表达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其作者据此提出了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设计的‘北扩问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下,我部已根据该意见在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设计中实现了‘向北扩展’。”

    郝晓光介绍,他绘制的与竖版世界地图相对应的竖版中国地图,也开始在实际中运用。竖版中国地图第一次在地图上完整呈现中国的南海,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左下角画出小框来介绍南海。

    对话

    为地图出版往北京跑了500多次

    记者:要颠覆人们400多年看世界的传统观念,这个阻力是不是很大?

    郝:当年我们准备重编世界地图,我们提出南极洲变形太大,专家说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有关部门甚至还组织了地图界的权威人士写文章批判我们的提议,认为我们这种尝试是“故弄玄虚,对地图科学的无知”。为了这4张世界地图,十几年来我从武汉跑北京,加起来有500多趟,有次一天就跑了两趟。

    记者:最终获准出版的契机是什么?

    郝:主要是搭了二代北斗的顺风车。

    记者:目前国外有用您的地图吗?

    郝:有。2010年,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要做一个北极报告,想用一张地图来很好地表现北极和世界的关系,就采用了我们的图。2013年10月11日央视在朝闻天下版块中还报道了这个新闻。其实,我的地图编好后,央视2004年12月28日的新闻中就报道过。

    记者:您的地图进了中学教材吗?

    郝:相信总有一天会进课堂的。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