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改革为创业创新扫清障碍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0-19 06:3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一枚印章管审批 发布“负面清单”  简政放权最大限度扫清创新障碍

    华中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李洪宇,前不久拿到了全省首张“三证合一、一证一码”营业执照,这份执照包含了工商执照号、税务登记证号和质监组织机构代码证号。

    “效率很高,完全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麻烦,省去了创业者很多时间和人力,这才是创业者真正喜欢的!”昨日,李洪宇向记者介绍,他和几位毕业同学准备开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申请注册之前请教过好多前辈,听说比较麻烦,需要分别办工商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要跑1个多月。没想到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只交了一套材料,第二天就办好了。

    据悉,9月10日,全市实行工商业执照、质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开办企业,当事人只要材料齐,最长三天就能拿到“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这是我市落实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举措之一。事实上,近年来,武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努力营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为创业创新扫清障碍。

    去年,全市55个市直部门总共将市级权力事项由8197项减为4516项目,减少45%,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晒权”同时,我市对应权力清单还配套编制和公布了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成为全国第一个建立“三单联动”制度的城市。政府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该怎么做、应当负什么责,一目了然。

    行政审批方面,目前市级行政审批保留事项为240项,是全国同类城市中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市民之家”还建成全市统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市级43个部门的审批事项与15个区464个部门4368项审批事项“一网式运作”,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0%以上。

    为了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试点成立了行政审批局,东湖高新区试点成立了政务服务局,已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这是行政审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深化改革,东湖高新区学习上海自贸区经验,发布了我市首份“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企业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该区政务服务局企业登记窗口负责人介绍,一系列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举措,相当于给市场主体松绑,大大激活了创新活力。去年光谷平均每天诞生22家科技型企业,今年春节后月均新设企业1000户,同比新增企业58%。

    黄金十条、青桐计划、一区多园 政策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潜能

    “数字摄影测量网格软件”是武汉大学张祖勋院士项目组几十年来长期研究积累的重大科技成果。日前,该成果依法向境外转移20年使用权,900多万元技术转让收益中的将近70%,将奖励给张祖勋院士研发团队。武大科转办调研员赵龙飞说,这要是放在“黄金十条”、“汉十条”出台以前,老师们可不敢拿这些钱。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2012年9月,我市出台了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创新的十条意见,被誉为“黄金十条”。其中规定,在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至少70%归成果完成人或者团队所有,并允许鼓励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留岗创业,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等,并出台了一系列资金扶持、奖励政策。

    去年4月,根据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经验,我市又出台了深化武汉地区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被称为“汉十条”。意见明确鼓励科研人员创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所得净收益最少70%、最多100%归研发团队所有。据悉,这是全国最高比例。

    “以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给科研团队至多占股20%,落实到个人就只有几个百分点,还不如老师们自己去申请科研经费,加之职务科技成果属于国有资产,要转让都需要层层审批,快则几个月、慢则一两年,团队成员都没有动力去做产业化。”受惠于这一政策的武汉中地西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田熙科说。

    武汉百万大学生是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两年前,市政府推出了旨在为鼓励和支持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的“青桐计划”,十条扶持政策涵盖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创业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政策、创业培训辅导和创业保障机制等。

    为更多激发创新潜能,今年7月,武汉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实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多园”试点,江岸区、汉江区、东西湖区、洪山区、江夏区的7个园区享受与东湖高新一样的政策红利,在财政、税收、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政策与东湖新区一致。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来汉、留汉创业。

    创新政策写进条例 三种情形可免责 地方立法最大程度保护创新宽容失败

    今年3月31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开始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共9章49条,主要内容包括管理体制、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开放合作、法治环境等,最大限度下放权力,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学习上海自贸区最大限度扩大开放,多项“放”的程度全国领先。

    市工商联常委、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皮亚斌说,把一些政策纳入法律规定,使政策变得刚性,有利于政策执行和持续,这对创新是一种极大的推动。

    条例还规定了三种免责情形——在示范区进行的创新活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但同时符合以下三种情形的,免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创新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相关人员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未非法谋取私利,未恶意串通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负责人说,上述免责条款,建立了容错机制,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氛围。

    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也体现在用人导向上。今年9月,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实施意见》提出,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创新意识强、创新实绩突出的干部。

    创业创新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市政府参事、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自明认为,“过于责备和苛求只会使人墨守成规,不再敢创新”。

    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 为创业创新提供更大舞台

    上月,武汉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在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中是中部唯一。这意味着,武汉站到了新一轮创新改革的“风口”。

    国家赋予武汉更多率先改革试验机会: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

    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充分授权:一些探索开展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要率先在试验区域落地,改革举措需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

    市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春洋认为,可“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法规,相当于国家层面给予武汉的一把“尚方宝剑”,可以斩除制约创新改革的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目前,我市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今年7月,我市已成立了创新驱动发展委员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主任、第一副主任,并特别邀请创新创业领军者担任副主任,通过这些制度性安排强力推进创新。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为我市推进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武汉创新改革机遇给创业创新者搭建了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一些企业家、创业者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