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话 盘龙城 地方史 “武汉三宝”喜庆九十大寿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0-22 05:5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昨日是重阳节,市文史研究馆为3位耄耋馆员举行九十寿辰集体祝寿活动。他们分别是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朱建颂、商朝盘龙城古遗址发现者之一蓝蔚、研究武汉地方历史的“武汉通”徐明庭。3位老人被亲切地称为“武汉三宝”。

昨日,朱建颂(中)、蓝蔚(右)、徐明庭(左)吹生日蜡烛

记者周超 摄

  朱建颂:

  举办武汉方言培训班,报名者众多

  曾有人说,武汉除了武汉话和两江水没有变,其他一切全变了。虽然有些夸张,但武汉话的确构成了武汉人的乡愁。而朱建颂一直追踪和研究武汉话的流变,用系列专著为所有说武汉话的人保留了一份语言的精神家园。

  朱老1926年出生于硚口,1939年进入法租界的法汉中学,在这所学校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随后辗转进入湖北师范学院。1979年,53岁的朱建颂成为华中师范大学一名教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武汉社会语言研究所顾问。

  他整理多年的教学讲义,集结而成《汉语方言讲话》、《武汉风情·方言俚语》、《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武汉的青年流行语》等专著。此外,他还曾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武汉市首届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奖。

  朱老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这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武汉,对武汉话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他觉得,作为一种文化,方言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城市有着特别的意义。“2012年我举办武汉方言培训班时,很多人报名,觉得特别开心”。

  因为在武汉方言研究方面的造诣,他被尊称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

  蓝蔚:

  1954年大洪水后发现盘龙城古遗址

  蓝蔚的名字,是和盘龙城连在一起的。

  1949年,23岁的蓝蔚毕业后随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来到南方,扎根武汉。

  1954年,武汉遭遇大洪水。防汛结束后,蓝蔚了解到一个消息,黄陂府河北岸发现一处古城址。他和同事踩着自行车从汉口江边出发,于一片芦苇中找到那处夯土筑建的城墙。

  蓝老回忆说,当时,城墙东、西、北3个方向墙土已被取走,仅存南面的一段城墙较为完整,在现场还发现了陶器碎片,初步判断这座古城址是商朝遗存。随后的发掘研究证明他们这次考查的重要性。经国家组织有关专业队伍进行系列考古发掘,认定此处为商朝早中期古城址,并以城址相邻的盘龙湖重新命名为“盘龙城”。

  在武汉工作的几十年里,蓝蔚参与了500余座古墓的挖掘保护。他笑着说,省博物馆里展览的袁耀“界画四屏”就是经他之手挖掘出土的。

  徐明庭:

  对武汉沦陷史研究还远远不够

  徐明庭昨日谦虚地说,比起其他两老,他没有专业特长,很惭愧。

  而事实上,研究武汉地方历史,几乎没有人不向徐明庭请教。因此,他有着“活字典”、“武汉通”等多个雅号。

  徐明庭1927年出生于黄陂,1岁时随家人来到汉口。在《老武汉丛谈》这本书中,徐老细述武汉老街巷,畅谈武汉旧习俗。这本书被称作“既是一部武汉城市的民间记忆,也是一部随笔体裁的信史”,同时“呈现了这座城市的良心”。

  今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凤凰卫视与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完成5集大型纪录片——《武汉上空的鹰》,徐明庭在节目中作为专家讲解武汉抗战历史。

  徐老编著有《武汉抗战选编》。他说:“我已经88岁了,有时还会到武汉大学珞珈山走走,因为那里有太多的抗战记忆。对武汉1928年到1937年的历史,对武汉沦陷史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记者王兴华 通讯员陈汉彪)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