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高手江滩比拼“尖板眼” 群龙飞舞绚丽异常
嗡唔……”昨天上午10点半,汉口江滩三阳广场热闹非凡,数百只旋转的空竹发出节奏感很强的嗡鸣声,一群空竹达人手握棉线,线上舞空竹。只见他们时而提拉,时而抛扔,空竹一会儿高过头顶,一会儿穿梭在腿间,有时候还会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最后又稳稳地落在线上,让人赞叹不已。
群体表演抖空竹。
双人抖空竹正在表演。
上下翻飞的空竹舞龙。
这场由武汉晚报“尖板眼”组织的空竹盛会,吸引了百余位达人参加。活动最后,百步亭空竹队和紫阳湖空竹队捧走了团体赛的尖板眼奖杯,“蛇山老张刘秀”组合获得双人舞“尖板眼”奖,而3分钟炫技零失误的周续华获得了个人“尖板眼”奖。
百步亭队群龙飞舞绚丽异常
第一个上场的是百步亭空竹队,队员谢正兴介绍,空竹队已经成立了4年,年纪最大的队员65岁,最年轻的42岁,此次活动几乎全队上阵,非常重视。“我们队舞龙是一大特色,‘盘龙吐珠’‘神龙摆尾’,‘空竹龙’该有的姿态,我们应有尽有。”队员王丽华带来的几条手工布艺龙,刚摆出来就被一名围观群众出高价买走了一条。
随着喜庆的音乐声响起,12名百步亭空竹队队员仿佛给手中的棉线施了魔法,7条躺在地上的彩龙瞬间腾空跃起,舞台上时而看到“空竹龙”群龙飞舞,时而看到空中此起彼伏的飞起五彩的空竹。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舞台正中穿黄衣服的老者,他的空竹好似呼啦圈一般在颈和背上盘旋,而空竹上挂着的红色布艺龙像在和他做游戏一般,上下翻腾,相互嬉戏。这场团体节目的编排者于汉江向武汉晚报记者介绍,黄衣老者名叫周启生,正是空竹队的队长。“周队长表演的叫做‘呼啦圈’,靠身体带动单头空竹转动,挂上龙之后效果很炫。”
紫阳湖队10米长杆顶空竹
紧接着上场的是一早从武昌赶来的紫阳湖空竹队,15名队员穿着清丽的蓝色表演服,站好队形。音乐一响,和百步亭队一样,几条蛟龙腾起,气氛热切。当场有人感慨两个队好像差不多时,戴帽老人雷业儒的表演让大家全都停住了嘴。只见他把线上还在高速旋转的空竹,一下挪到了手里的细棒上,持续了几秒钟后他从兜里抽出一根烟斗,然后把空竹又移到了烟杆上,最后又通过烟杆把空竹放到了自己的帽子顶端。这一系列动作让观众端起照相机拍个不停。
雷业儒完成了顶帽的动作后,身后的崔成楼拿着一根长杆走到台前。长杆的顶端正有一个单头空竹飞速的旋转,崔成楼不断的伸长杆子,最后竟然有10米之高。这样惊险的动作让观众为他捏了把汗。“顶杆其实是很多杂技表演的常用动作,而空竹处于旋转中,保持平衡慢慢上升是需要练很久才能掌握平衡的。”王卫东介绍,队伍有将近40人,顶帽的雷师傅已经71岁了,队员年龄也都60好几岁。
“别看顶杆顶帽很惊险,队伍最后的‘叠罗汉’动作难度大,讲究配合。”王卫东告诉记者,大部分人平时玩空竹都要占据一块空地,以防空竹打到别人或者搅在一起,三个人做“叠罗汉”动作时,每个人都要控制并且保持好手里空竹的位置,不然出不来效果,而这也都得益于队员们默契的配合。
3分钟秀十几个动作不重样
抬花轿、大鹏展翅、双飞燕、高山流水……短短3分钟的展示时间,69岁的周绪华一口气表演了十几个动作,完全不带重样的,简直惊呆了观众。
百步亭空竹队的周绪华,练习空竹已经8年了。8年前,刚刚退休的他颈椎和腰椎都不好,为了健康,周绪华开始锻炼,正好有邻居会抖空竹,他就跟着练了起来,这一练就是8年。如今他的颈椎和腰椎已经不疼了,还因为他热心地向大家传授技巧,被许多空竹爱好者称呼为“师兄”。
周绪华介绍说,绝大部分的技巧,都是他看着别人玩或者看网上的表演视频,然后自己琢磨会的。“一通百通,只要把几个基础动作学会了,再看一些技巧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知道原理并不等于能做得出来,周绪华练过最难的一个动作就是“大鹏展翅”,以仰泳的姿势,左手右手轮流高举,让空竹在身后上下滑动。
玩空竹的同时跳上华尔兹
一个人同时玩两个、三个甚至多个空竹比较常见,可两个人一边跳华尔兹一边玩一个空竹,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昨天,来自蛇山空竹队的一对搭档老张和刘秀,就让大家见识了一次默契的“双人空竹”。
舒缓的乐曲响起,两人翩翩起舞。他们各执一杆,小小的空竹如同一只彩蝶,伴随着优雅的舞步,围绕在两人身边上下翻飞。这新颖的表演,立刻成为全场焦点,观众们纷纷边看边用手机摄像,“以前只知道空竹是中国的传统活动,居然还能玩得这么洋气!”“没想到空竹遇到华尔兹,顿时就高上大了。”
看着老张和刘秀珠联璧合的表演,很难相信他们才搭档了10个月。他们说,去年年底,看到了保定的一对搭档表演的双人空竹,顿时被吸引住了。65岁的老张和52岁的刘秀,是蛇山空竹队最年轻的成员,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组成了搭档。凭借着这份默契,他们也获得双人空竹“尖板眼”奖。(本报记者叶凤 陈嫣然 图/本报记者喻志勇)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