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社区排查“高空炸弹” 空调支架抢险队寻求支持
图为锈蚀严重的旧支架。

江岸区铭新社区养老院楼上外墙布满了空调外机。

昨天,维修人员正在更换空调支架。
文/本报记者邵澜 明凌翔 刘元聪 通讯员彭畅 苏倩倩 图/本报记者杨少昆
锈迹斑斑的空调支架,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安全隐患,让很多老旧社区居民感到闹心。
该拿这个安全隐患怎么办?监管上存在盲区,难道居民只能眼睁睁地忽略这个严重问题吗?
昨天上午,家住江岸区花桥三村的79岁王婆婆专门来到武汉晚报。她告诉记者,家里的空调支架已经用了10年,两年前,她就发现支架锈得厉害,好不容易找来一位维修支架的工人,来人看她家住在5楼,开口就要收500元。“如果社区能组织一起维修,也许会便宜不少呢,所以我当时就没花这个钱。”拖到今年,支架锈得更厉害了,她正打算在楼下立个牌子,提醒行人不要从空调外机下面经过,却看到了晚报的报道,她很激动地叮嘱记者:“既然报道了这个事情,你们就要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可不要半途而废啊。”
企业主动走访老旧社区
一颗“高空炸弹”被拆除
昨天下午,看到自己家里锈迹斑斑的空调外机支架换成了不锈钢支架,景福小区居民肖君奉“悬在心口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说,本周二一大早,她就看到了武汉晚报关于空调支架安全隐患的报道,马上就想到自家的空调已使用了15年之久,空调支架早就锈迹斑斑。接下来的这几天她四处找人更换,可没有人愿意接单,理由是人力成本太高,不划算。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一家维修公司主动找上门来了。
原来,智涵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去年底开始涉足居民家电维修业务,其中包括更换空调支架,对孤寡老人和困难居民还提供免费更换服务。看到晚报的报道后,他们开始主动走访老旧小区,对隐患极大的空调支架进行监测,并在社区和物业的帮助下,进行更换。
昨天上午,该公司负责人贺笑带着十多名维修员工在景福小区走访时发现,三号楼601室肖君奉家的空调外机悬挂的位置正好处在居民出行的正上方,而且空调支架和螺钉已全部锈死,一旦发生坠落,后果不堪设想。
贺笑找到小区业委会并联系上了肖君奉。得知来意,肖君奉连连称谢,立马从外面赶回家,协助维修师傅将她家里的这颗“高空炸弹”摘了下来。
维修经理胡成刚告诉围观居民,空调外机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架的稳定,居民若发现空调外机在启动和运转过程中出现震动和异样声响,很有可能就是外机出现了位移,这种情况一定要加固或更换支架。
社区张贴安全提醒
巡查发现1020副锈蚀支架
昨天,汉口后湖新地东方花都的楼道里都贴上了关于空调支架的温馨提醒,请大家“及时检查空调室外支架,发现锈蚀、松动等隐患要及时维护或更换。”
“现在正进入秋冬季节,也过了空调机使用高峰期,是排查空调支架安全隐患的好时期。”常青花园二社区书记桂秀珍告诉记者,看了晚报报道后,她已通知社区网格员对空调支架进行了巡查,初步发现有1020副支架有不同程度锈蚀。
桂秀珍还说,此前社区的排查隐患更多集中在单元门损坏、房屋漏水、高空抛物等方面,尽管也曾发现空调支架锈蚀的情况,但由于难以界定损坏程度、维修更换难度较大等原因,一直没有进行过集中排查。“晚报的报道给我们提了个醒”,社区居委会马上联手物业公司,通过小区宣传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业主微信平台、QQ群等多种方式,加强空调室外机及支架的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并发挥党员、门栋长的作用,加大排查力度,对锈蚀特别严重的空调支架则动员业主进行更换。
义务服务社区
“空调支架抢险队”寻求支持
“我们一直在关注空调支架这个安全隐患。”昨天,武汉力强房屋诊所维修公司副总经理董继新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们曾成立了一个空调支架“志愿抢险队”,晚报报道的那位75岁王善玲老人家里的空调支架,就是他们公司免费更换的。
董继新说,天津滨海大爆炸发生后,很多武汉人的安全意识陡增。他留意到,今年8月下旬开始,不断有人到公司所属的连锁店上门登记,要求帮助更换、加固楼房外的空调支架。
公司为此成立了专班,受理空调外机的加固排险工程。公司总经理王立祥说:“我最崇拜‘长江救援队’,我们要敢于以义举创品牌,免费给居民更换支架。”
从9月1日开始,武汉力强房屋诊所在武昌宁松社区、中央花园社区的数万户居民中,正式启动了空调支架排险抢修的“志愿者行动”。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活动刚开始不久,就不得不叫了“暂停”。原来,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公司完成了1000多户的支架更换,而排队等待维修的已超过3000户。
“这样的免费服务如果继续进行,公司就支撑不下去了。”董继新算了一笔账,高空作业,每人工资为500元一天,3个工人为一组,每天更换5台,平均每台人工费300元,加上60元材料成本以及设备折旧费、管理费和税费,更换一副空调支架的成本近400元。此外,加固或更换空调支架,老房子比新房子要难得多,因为施工人员必须由顶楼往下安放吊绳,但老旧社区的许多顶楼都已被私人占用,许多房子的窗户安装了防盗网,施工无法进出。
王立祥解释说:“我们希望像长江救援队那样,为城市安全做一点贡献,呼吁更多的企业,参与排除空调支架隐患这个悬在头顶上的‘高空炸弹’。”的确,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资助,没有街道社区的协调配合,没有业主的忧患意识,“高空炸弹”的安全隐患就无法彻底排除。
责编:刘思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