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征集十件实事反响热烈 读者一早发6篇建言稿
一个人提出10条建议
读者“CICI/fw”给本报发来邮件,一口气列出十条心目中希望明年要办的政府实事,包括:建议增加市区内公园数量,在所有的规划中应该保证一定面积的绿化,保证城市生活质量;针对城市内荒废区域的绿化整理,希望武汉所有空地都能有绿化,处处是景;城市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连通,占道物品及设施的清理,保证各行其道;杜绝三环内随便倾倒垃圾的现象。
对于大家关注的乱停车问题,这位热心读者建议严查道路上的车辆乱停现象,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一劳永逸。他还建议应该尽快研究启动公交免费换乘,合理安排公交线路,避免堵车。
让人行道出入口都有坡道
昨天一早,市民参事胡全志就将自己经过前期调研提出的6篇建言发给本报。其中包括:建议全市人行道逐步实施无障碍坡道改造;建议全面规范理顺我市门(楼)牌号码;建议武汉市路名牌加注道路长度及门牌号地理信息;建议合理开发我市高架桥、立交桥桥下空间资源等。
在《建议全市人行道逐步实施无障碍坡道改造》建言中,胡全志通过调查发现,武汉市现有道路2059条,其中快速路21条,主干道233条,次干道484条,支路1321条,道路总长4993公里。我市主、次干道两侧的人行道基本上铺设了盲道,但是,除近年来新改、扩建的长江大道等极有限的几条主干道人行道实施坡道改造外,95%以上的人行道出入口都没有坡道,其现状难以满足市民多种方式出行使用人行道的需求。比如,残疾人及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使用的轮椅车、代步车、婴儿手推车、购物送货手拉车、拉杆行李箱以及自行车、电动车等,在人行道上通行时,颇有不便。
后湖265路公交太难等
昨天,网友“笑盈盈”给本报发来邮件,表达自己期待公交出行更便利的愿望。“笑盈盈”介绍,自己家住江岸区汉铁高中附近,在市民之家上班,每天要乘坐265上下班,265从河清街开往堤角,发车间隔大约15-20分钟,是小型绿色车,无论是汉铁高中站,还是市民之家站,265都是最难等的,上班稍微好一点,从家里早点去等着,但碰上周一那样的早高峰,也挺难等的。特别是下班,住在后湖一带的大部分市民都乘坐此车,特别拥挤。
市民刘女士也希望公交公司合理安排车辆的调度,缓解早高峰乘车难。
老旧电梯安全令人担忧
今年,各地电梯安全事故接连发生。“十件实事”征集首日,电梯成为了市民网友关注的焦点。
网友“七月流火”给本报发来邮件,建议加大加强电梯安全监管。他说,不少上世纪90年代的高层电梯楼盘,超期运行的电梯安全隐患很大,仅靠修修补补、换换零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议明年要加大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应该将它列入强制年检的范畴,进行强制定期检修,对过期年检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可在住宅小区买卖房屋时设立一定量的电梯专项基金,用于电梯报废后的更新费用。
关于电梯的话题,更让许多老年人关注:86岁赵婆婆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在政府帮助下,让有条件的老房子也能安装电梯,方便老人上下。
市民陈女士代表街坊们来电反映,“我们是住7楼的居民,以前的楼房是没有安装电梯的,现在年纪大了,爬7楼已经力不从心,政府能不能考虑帮我们安装简易电梯,方便我们上下。”
【建言集纳】
市民陈先生来电:建议开通老人餐桌,在每个街道管辖内办理一、二个餐桌解决高龄老人吃饭的问题,高龄老人买菜做饭比较困难,在社区办理老人餐桌可以解决居家养老和残疾人吃饭的问题。
网友“wwwseccc”:建议政府为老百姓做一件无形的实事。完善社会查询系统,做到无论什么事都可以轻松查询如何办理。
网友“锤子”:为了更好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特别是中小学生,建议多增设一些公益健身活动场所,或征集各学校球场,在休息日对学生开放,让资源最大化利用。
十件实事征集平台
武汉晚报征集平台——
1、热线电话:82333333
2、邮箱:whwbzjzx@sina.com
3、武汉晚报官方微博
4、武汉晚报官方微信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