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多家公司发孝道工资留人 有的公司已坚持七年

绘图/刘阳
(记者 肖杨)近日,武汉一企业在招聘会上开出“孝道工资”(详见本报10月24日A12版),引发社会热议。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武汉本地的一些企业,陆续推行类似的工资福利,其中一家企业推行“孝道工资”已经7年,他们已向百名员工家属发放近200万元。“孝道工资”到底是公司自我宣传的噱头,还是员工们实在享受到了福利?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武汉多家公司发孝道工资
昨日,家住武汉市徐家棚的73岁程婆婆给本报打来电话,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自己领女儿单位发的“孝道工资”都领了好几年了。
2009年,程婆婆女儿跳槽到湖北华楚万家投资有限公司,工作刚满一年,人事部就通知她公司有一项感恩福利,凡是员工直系亲属(有血缘关系三代以内)中有较为贫困,或者身体不好的,工作满一年后皆可申请每月200元的“孝道工资”。申请者需要提交当地居委会(村委会)的相关证明和家属的银行开户账号,然后公司派专人调查审核后,每月会按时将这笔钱打到亲属账上,这200元完全由公司承担,与员工工资完全分开。
据记者了解,华楚万家执行该福利已经7年,该公司目前有员工接近500人,按照申请标准,7年来已有百余名员工家属领到近200万元的“孝道工资”。
此外,武汉九真山敬老山庄有限公司推行的“孝道工资”,这一福利直接打到员工卡上,“孝道工资”从员工入职该公司第四个月开始发放,每个月发200元。随着员工职位的上升,“孝道工资”也会有所增加。
而泰秘美业武汉分公司也设有专门一项“父母基金”,每月15日准时向员工的父母发放。该公司按员工的工龄1年发100元,2年发300元,3年发500元……据统计,该公司有100多名员工的父母受益。
员工父母最初不敢相信
在湖北华楚万家投资有限公司工作的向代军,母亲多年前已经去世,他63岁的父亲一直在四川大英县务农,并且独自帮忙照看着还未上学的孙子。
2012年,向代军的父亲得知儿子公司每月会给自己打钱时,第一反应是惊讶,“会有这么好的政策,你不会骗我吧?”这几年,每月收到200元的“孝道工资”时,他才知道儿子找了个好公司。
工作3年来,向代军每月收入也由最初的2000多元涨到现在的4000多元,眼下老家的新房正忙着装修,“自己暂时在武汉还买不起房,想着先让祖孙俩住好点,等到儿子读完书了,再接过来,将来肯定要留在武汉。”对未来的发展,向代军信心十足。
“我也怀疑过这是女儿哄我开心,偷偷做的一件事情呢。”武穴雨山乡的伍婆婆说。同在华楚万家工作的谢伍琼来汉打拼十多年了,她今年72岁的母亲伍婆婆现在每月领到国家发的养老金并不多。2008年,当她第一次听说女儿工作的公司,会每个月给自己打200元钱,她开心极了。
在女儿面前,伍婆婆总是反复念叨:“你书读得少,能遇上这么好的老板,还给我打钱,一定要好好干。”这一念叨,就是整整7年。伍婆婆每月去当地邮储银行领到钱,就会兴奋地给女儿打电话,“这个月钱到账了。”谢伍琼笑着说,现在,日子久了,妈妈不会当着自己的面再嘱咐她工作要好好干,但逢人都会夸她的单位好。现如今,2001年入职的谢伍琼,已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一家门店的店长。
企业通过此举留住人心
身患糖尿病多年的程婆婆告诉记者,自从听说小女儿肖琦的公司每月给自己打200元“孝道工资”后,自己其他3个子女、上班了的孙子辈们也有样学样,大节小节都比着给老两口塞红包。
肖琦也是华楚万家的员工,她表示,200元钱虽然不多,但由公司额外支出,觉得公司对自己家人非常重视。而每月定时发放,则是对自己尽孝的提醒。这只是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公司还有很多人性化的举措,自己跳槽到这个单位,虽然每天上下班路上要2个多小时,但在人员流动很大的建材销售行业,自己却舍不得离开。
谈及发放孝道工资的初衷?湖北华楚万家投资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7年来,不管是公司管理层还是普通岗位,只要符合相关条件,就会给员工亲属发“孝道工资”,虽然金钱不是尽孝的唯一标准,却也是一种方式。尤其是该公司有不少员工都是出身农村,父母们基本没有什么养老金,给他们的父母发工资,能让员工舒心,家属安心,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德,可谓一举数得。
武汉九真山敬老山庄有限公司从事养老服务,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向员工传递敬老爱老理念,所以专门设立“孝道工资”。
观点
此举值得赞赏不应过多挑剔
记者采访中发现,对企业开出“孝道工资”揽才留人,一些应聘者表示新鲜,大呼这样的企业好有爱,也有人表示怀疑,“会不会是企业宣传的噱头?”
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河南、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不断有企业推出类似的“孝道工资”、“亲情工资”、“感恩工资”,对此,相关律师表示,这种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只要不是强扣员工工资,员工也知情同意,就不违法。
武汉一知名人力资源专家也提醒,广州曾发生过企业设立“孝顺基金”,强行要求员工将月薪按比例打给父母,这种做法则明显不妥,好事也就变味了。
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表示,在老龄化加剧的时代,企业倡导孝道,给员工亲属发工资,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并且值得赞赏,而不应该有过多的挑剔、质疑。尤其是一家民营企业能将这个制度坚持7年,额外拿出企业利润的一部分主动回馈社会,证明企业是真心实意在为员工考虑。
当前,很多企业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漠视了对员工的基本权利保障和情感关怀,然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红利”会逐步消失,企业也要逐渐思考如何真正留住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孝道工资”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