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逛“商圈书店”成市民生活习惯 书店渐成武汉新商业体标配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1-02 06:05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昨日,汉街文华书城阅读区,读者座无虚席 记者 胡九思 摄

  10月30日,全国知名连锁书店西西弗书店落户武汉宜家荟聚购物中心。书店开进商圈,在武汉,西西弗并非首例。

  2010年,德芭与彩虹书店开进武汉天地;2011年9月,大型连锁书店文华书城入驻汉街;2014年4月,海豚儿童书店入驻汉阳王家湾人信汇购物中心,同年8月第二家分店开进武广商圈的世贸广场。

  今年1月18日,省新华书店集团新开的新华书城泛海店在武汉中央商务区泛海城市广场购物中心开业;1月31日,台湾诚品书店设计师设计的物外书店在汉阳王家湾商圈人信汇购物中心开业;9月25日,本地一家民营书店新开的汉口书局在武汉园博园商业中心“汉口里”开业。

  近年来,武汉新开书店纷纷入驻大型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打开城市文化生活新空间,成为武汉新的文化景观。长江日报记者昨日走访了多家有代表性的“商圈书店”。

  商业体主动引进书店

  较早入驻武汉商圈的德芭与彩虹书店是一家特色书店。走近书店,一座木板铺成的露台搭建在书店门口侧面,设有宽松的藤制桌椅供读者歇憩,店内咖啡飘香,读者接踵而至。店内以艺术类、旅行生活类、人文历史类书籍为主,读者或低头看书,或三三两两交流闲谈。

  书店曾经理告诉记者,近年武汉商业综合体有遍地开花的趋势,人们逐渐习惯在这些商业体吃、购、玩,一待一整天,可以说是一站式的购物、娱乐、休闲。一些商业体开发者会主动引进书店、电影院线这样的文化设施。

  新华书城泛海店在中央商务区泛海城市广场购物中心,拥有上下两层5000平方米经营空间,读者在这里可以阅读,挑选文创产品,或与家人朋友小聚,共享咖啡茶艺、红酒美食。

  周六下午,汉街文华书店阅读区几乎座无虚席,楼梯、走道上,大人、小孩埋头“啃”书,读书氛围火热。“我们想让书店更接地气,变成市民吃完饭来逛逛的地方。”文华书店策划部部长李媛媛说,文华书店每周都会举行各类活动,包括亲子故事汇、妈妈沙龙、生活品味课堂等,填满整个周末,培育了一个圈子,一批市民每逢周末必来书店参加各种活动,成为汉街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物外书店坐落于汉阳人信汇,于今年1月正式开业,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开辟有图书区、艺文展演区、文创生活产品区等。物外书店总经理陈富珍说,物外书店开业不久,有附近居民对她说,生活更有幸福感了。每逢周末,很多家长会带孩子来书店看书、听讲座,这成为很多附近居民固定的生活习惯。

  “我们就是找大型商业体入驻”

  书店为什么选择入驻大型商圈或商业综合体?湖北新华书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华书城泛海店店长蔡梓林告诉记者,大型商业综合体最能聚集主流消费人群,书店目前运营大半年,客流、营业额达到了预期。

  海豚儿童书店总经理余秀直言,“我们就是找大型的商业体入驻”,海豚儿童书店,除了购书、阅读,还有故事会、父母学校等体验活动,只有建在商业体内,亲子活动才有好的环境。

  “商业地标的构成要符合顾客需求,如何让业态组合得漂亮,让消费者产生‘粘稠度’?书店是个很必要的成份。”陈富珍认为,书店丰富商业地标功能,让消费者可以一站式满足所有需求,包括精神、文化需求。书店融合多元文化,为市民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让他们爱上阅读。“虽然书店经济效益不高,但其附加价值却难以估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一座城市的文化厚度。”

  “实体书店与商业地标融合,这是当下的一种必然,是一种双向互惠”,李媛媛说,互联网时代,人气成为实体书店生存的关键,商业地标正有汇聚人气的作用。“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文华书店在汉街焕发生机。”书店在商业地标存在,是一个好的文化现象,这提示人们:除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同样重要。

  “书店+商业地标”是一种趋势

  商业体的开发经营者如何看待书店入驻?汉口里招商运营经理刘炜告诉记者,汉口里招商计划中,文化体验式业态占有一定比例,他们联系多家书店洽谈,最后确定了汉口书局,主要销售反映老武汉历史文化为主的书籍。目前,汉口书局就是汉口里的一个文化标杆。

  刘炜分析说,让文化业态进入商业体,无疑能提升商业体的竞争力。新世界集团在汉的房地产项目,好几个配套建了k11艺术空间,是一个道理。

  “需求是相互的。中国9000万城市儿童,25%的儿童家庭消费支出比例,与儿童有关的业态在商业体那里是受欢迎的。”余秀道出了商业体对书店的需求。

  余秀分析说,“看重书店给商业体提升的文化品质和人气凝聚力,越来越多商业体引进书店,书店渐成新商业地标的标配,是一种趋势。”

  德芭与彩虹书店的曾经理则拿事实佐证这一趋势,他说,目前已有住宅地产商和一家五星酒店在和他谈引进新书店,如果顺利的话,今年12月中旬,书店将在一座在建小区先于业主入驻开业,明年1-2月,另一家分店将开到五星级酒店,经营面积400-500平方米,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

  声音>>>

  市民在宜家荟聚购物中心新开业的西西弗书店内翻看图书记者 胡九思 摄

  书店与商圈抱团

  让城市更有文化气息

  如何看待书店纷纷入驻大型商业体?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市新华书店企划部负责人程晓萍。

  “书店与商圈抱团,市新华书店早有尝试”,程晓萍说,上世纪90年代,新华书店就进入武汉广场;2004年,新华书店在光谷步行街附近打造光谷书城;位于销品茂的新华书店已坚守了10年;2012年,市新华书店进驻位于沌口的湘隆时代广场,新分店开业。

  程晓萍表示,书店进驻商业地标,商圈需要引入公益性文化空间,从而吸引人气,增加商圈的文化含量;书店也能通过商圈的繁荣,带动自身发展。

  “事实证明,和有活力的商业地标合作,促进了新华书店的成长”,程晓萍说,销品茂店是个很好的例子。随着徐东销品茂的商圈优势逐渐显现,该分店销售额逐年增长,去年全年图书销售额超500万元。此外,光谷书城借助光谷商圈的人气,销售额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位于市内非繁华商圈的分店,销售起色不明显。

  据介绍,市新华书店现有市内网点13家,依店面规模分大、中、小三个层次。经营策略上,依托大型商圈,打造大型书店示范点,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分店发展。

  程晓萍透露,未来,新华书店将重建江汉路店、武胜路店,中小型书店将尽快完成升级、改造。“我们一直在关注新的商圈,并适时跟进。”

  “实体书店做大做强,越来越多,让城市受益”,据程晓萍观察,近年来,书店人气回暖明显,每逢双休、节假日,书店里挤满读书人已是寻常风景,让她深有感触:“书店培养了市民的阅读习惯,也让这个城市更有文化气息。” (记者宋磊)

  单纯卖书的街头书店继续萎缩

  走访>>>

武汉物外书店,小读者在书架前挑选图书 记者 彭年 摄

  “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纯卖书的街头民营中小书店整体上继续萎缩,各类学校周边中小书店还保留了一些,但以销售教辅为主”。

  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管理处处长曾百炼昨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包括新华书店在内的部分中小书店由于进行了装修,增加了多种经营,改善了购书环境,有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记者昨日走访了汉口兴业路新世纪书店,该店摆有考试类、社科类、文史类书籍。书店周经理说,他们兼批发,生意不好做。

  经营美术类书籍和用品的楚风书店,在湖北美术学院门前开办多年,书店顾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网购冲击很大,他们现在还有赢利,主要取决于美术用品的销售。他们也想做店面升级,搞多种经营,但前期投入很大。

  位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化街的百草园书店,30平方米小店,“堆积”着1万多册书,这里突出人文书籍特色,顾客不少。店老板王国林告诉记者,去年,“百草园”获市里资助,他扩充了图书品种,销售情况明显改观,自2010年开业来,书店去年首次实现赢利。

  “小书店的最大优势是以书会友”,王国林说,小店的常客大多是固定读者,大学生、教师、白领是主要人群。书店服务注重亲和力,他采用发微博微信、线上互动等方式推介好书,由此交得一批读者朋友。王国林透露,他正在寻找合适的门面,扩大经营规模。(记者万建辉 宋磊)

责编:李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