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以全面创新引领“新常态”——第一个百年目标中的城市考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1-16 06:5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为在第一个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目标。未来5年,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换挡期”。

  能否快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升级版”,率先引领“新常态”,是武汉在应对这场深刻变革中所面临的考验。

  “新常态”下的城市竞位

  转变增长方式取决于创新

  面向“十三五”,面向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新的发展阶段已拉开序幕。

  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改写,转变增长方式要求迫切。认识新常态,顺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谋划发展的重要前提。

  传统产业发达的城市,优势在下降;新兴产业发达、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迅速崛起。城市之间竞争格局将重构。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谁能尽快转身,谁才能成为全国、全球重要城市。

  对于正在高速轨道上奔跑的武汉,这种转向有基础、有积淀,却也更迫切、更艰巨。

  重化工占比约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占GDP的42.5%,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外向度低,进出口总额仅占GDP的16.5%,大幅低于全国41.5%的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规模不大,总体实力不强。

  武汉2014年成绩单虽然亮眼,但上述结构性问题突出。

  据市发改委评估预计,武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26项主要指标绝大多数可以完成,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完成有难度。

  “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武汉经济的结构性难题,成为武汉‘十三五’发展的核心问题,关乎武汉能否在全国持续进位。”日前,在参加全市调研座谈会时,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直言,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武汉传统产业比重大,战略新兴产业体量小,急需形成引领未来的带动力量。201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4.7%。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进一步攻克高端通用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宽带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核电站、新药创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这些领域,武汉缺乏叫得响的企业和产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新常态”下城市竞位的关键。武汉迈向“十三五”,面临巨大考验: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再造发展活力

  围绕创新链配置要素资源

  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10年的4660件增加至2014年的1187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从2010年的1731件增加至2014年的3874件,均翻倍增长,超过全国均速。“十二五”期间,科教大市武汉科技成果颇丰,但没能成长出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新兴产业。

  “从科教大市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十二五’ 武汉一直在探索,但困扰仍在。”武汉大学教授李光说,这个问题,“十三五”必须解题,找到突破点,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武汉“钥匙”。

  破解难题,首先需厘清问题。“十二五”的经验教训,已找到其中一个关键:产业创新实践中,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今年,武汉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正着力于把创新落实到产业活动上,市委市政府正制定全面方案,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记者 蔡木子 康鹏)

  责编:陈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