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停车场年”陷尴尬 七项政策拉不来民资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11-19 09:07 来源: 楚天金报
【字体:

  

    为破解停车难题,武汉将今年定为城建“停车场年”,提出建设1.5万个公共停车泊位目标,并出台七项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共停车场。然而,近一年时间过去了,除已有一家民资公共停车场外,再无一家民资揭榜。

  据了解,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据有关研究机构估计,武汉机动车辆可能在明年突破230万辆的“红线”。目前,武汉的停车位缺口在数十万个。

  武汉市提出今年为“停车场年”,正是切中痛点,并且推出了“公共停车场按成本划拨供地、自有土地建停车场免收出让金、社会投资停车场自主定价、每超建一个泊位减免8000元配套费、简化审批手续”等七项鼓励政策。

  武汉鸿瑞集团是唯一实质性进入这一领域的民营公司,在6年前就开始投资公共停车场,然后至今却只建成1家公共停车场。

  鸿瑞集团之外,虽然众多民间资本也热切地想进入这一新兴领域,然而在做了前期调研之后,他们却发现:公共停车场建设成本高,项目投资回报期甚至长达30年。

  此外,公共停车场审批建设手续繁杂,不亚于一个楼盘开发。面对这些难题,民资不得不放弃投资建设的计划。

  公共停车场建设方兴未艾,武汉市政府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领域。但实际情况却是,几乎没有民间资本成功进入这一领域。

  民资为何折戟公共停车场建设呢?近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先驱公司受困6年

  仅建成一家停车场

  日前,记者来到汉口青岛路皇宫夜总会。进入夜总会大楼后面,记者看到一个正在建设的停车场。现场只有三名工作人员,记者准备进入到地下停车场看一下,从楼梯走下去,浓烈的油漆味扑鼻而来。工作人员看到了地上的油漆,然后告诉记者,目前油漆还没完全干,最好不要进入地下。一名王姓负责人介绍,停车场是一个地下智能停车场,拥有泊位近200个,即将建成对外开放。

  据了解,青岛路公共停车场是由武汉鸿瑞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瑞集团)投资建设。这也是鸿瑞集团6年来建成的唯一一家公共停车场。

  早在2009年,鸿瑞集团就开始进入武汉公共停车场领域。当时,鸿瑞集团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武汉鸿迅停车场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鸿迅公司),专门负责停车场的建设和运营。鸿瑞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薛海英说:“我们看好公共停车场未来的发展,相信公共停车场不仅能够为广大市民服务,还能获得收益。”

  鸿迅公司成立之后,武汉市政府开始重视公共停车场建设,并且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建设公共停车场的相关文件,包括2009年56号文、《武汉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试行)》(市人民政府令第186号)、2011年武证办138号文,这些文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公共停车场建设中来。“其中,138号文明确规定,建设公共停车场配套一定的商业物业。”薛海英说。

  今年年初的武汉市两会上,武汉市政协委员、鸿瑞集团执行董事曾淑琴在建议中指出,2010年以来武汉市规划建设70个公共停车场,截至2014年7月,建成或在建的仅有8个。据了解,鸿瑞集团当初拿下了10余个规划批文,然而到现在建成的也只有一个。

  6年来,致力于停车场建设的鸿迅公司只建成一个公共停车场,公司业务受到严重的影响,鸿迅公司从鼎盛时期的四五十名员工和管理人员,到现在只剩下不足20人留守,还不足最高峰时期的一半。

  建设过程曲折

  多个项目不了了之

  对于公共停车场建设,鸿瑞集团工程部经理龙建国说,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周期太长,有时一个项目跑下来,要花掉一年多的时间。据了解,在2015年之前,公共停车场申报审批程序是比照房地产开发审批程序,一般来说,时间较长,一个项目从申报到获得审批确实需要七八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青岛路公共停车场已建成即将投入运营,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建设停车场的过程并不顺利。相关手续办理过程非常曲折,而且当时该地块的性质并不是储备土地,鸿瑞公司花大价钱将土地买下来,然而再在上面建设物业,地下的停车场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配建停车场。对此,鸿瑞集团不愿意谈及,但表示也很无奈。

  除了青岛路公共停车场项目外,鸿瑞集团还拿下了中南一路、中南商场后面两处公共停车场项目的批文。薛海英说:“中南一路的公共停车场因为拆迁难问题,项目一直无法开展下去。中南商场后面地块因为中商自己要建停车场,便不了了之。”

  鸿瑞公司后来还与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下属的都市产业园开发公司合资,借助市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地块开发建设菱角湖公园停车场项目,也开展了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但后来工作越进展深入,越发现“该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也只好放弃”。

  投资回报期太长

  多家民企调研后放弃

  从2009年开始准备搞公共停车场建设,“当时除了鸿瑞集团外,还有一家民企准备介入公共停车场建设,就是本地的上市公司人福科技的母公司当代科技。”武汉城投停车场公司副总经理程斌介绍,“他们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可是他们很快就放弃,因为投资成本大,投资回收期太长。”

  截至今年年初,武汉市只剩下武汉城投停车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一家国有企业在建设公共停车场。

  今年年初,武汉市政府将今年定为城建的“绿道年、路网年、停车场年”,公共停车场建设再度成为热点,不少企业希望能够介入到公共停车场建设之中,辉创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辉创集团主要从事钢结构业务,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确实准备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然而,“我们在经过调研后,按照目前的政策,发现建设公共停车场三十年内根本就不能收回成本,只得作罢。现在只能是观望”。

  记者在调查之中发现,因为今年是“公共停车场年”,武汉市在土地等方面简化了程序,以前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批下来的,现在已大大缩短审批周期。

  然而,不少民间资本在做了调研后仍然望而却步,不再做这方面的打算了。

  近些年来,不少市政项目都采取PPP模式(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模式),然而公共停车场领域却没有出现PPP模式,不少企业都处于观望状态,“目前的状况确实不适合公共停车场投资”。(记者黄鹏程)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